童貫看蔡京都倒了,六賊中除了他,其他人都已經(jīng)被砍頭,他很識趣的就接連舉薦了好幾個不錯的將軍。
王躍也很給面子,在狄飛驚調(diào)查之后,就把這些將軍給派到了邊關,邊關的形勢也終于穩(wěn)定住了。
搞定了邊軍的事情,王躍這才把目光看向了宋江白愁飛,還有南方的方臘。
他琢磨了一下,讓王小石拿著圣旨去找了白愁飛和宋江,分別冊封兩人為為宿州和吉州安撫使,讓他們帶領自己的麾下,前往南方平定方臘之亂。
其實宋江上一次在蔡京前來招降的時候就想同意,可是白愁飛給拒絕了,就是怕這是陰謀詭計。
現(xiàn)在有王小石親自出面,白愁飛終于相信了,他和宋江一起把手下兵馬中的精銳給抽掉一空,留下老弱病殘等著朝廷安扶,兩人帶兵號稱十萬,前往了南方平亂。
這兩人不愧都是梟雄人物,單獨一個人對上方臘的話可能還不是對手,可是兩人合力的話,方臘反倒有些扛不住了。
主要是王躍給的官職實在太明顯了,兩個人任職的地方,就是靠近方臘起義的中心,他們兩個人只有滅了方蠟才能任職。
所以,為了早點從草莽進入官場,兩人都是不惜部下的性命,拼盡全力攻擊方臘。
跟隨著方臘的人原本只是想著趁機拿點兒好處,可那點兒好處,根本不值得他們?nèi)テ疵?,遇到了宋江和白愁飛兩個狠人,也只能逃跑或者投降。
一方為了盡快上任拼了全力,一方本來就是烏合之眾,所以,席卷半個江南的方臘起義,被白愁飛和宋江兩人很快的給打擊的灰飛煙滅,只剩下兩股強勁的勢力困守在兩個郡城。好巧不巧的一個就是吉州,另一個就是在宿州。
這下根本就不用分工了,宋江和方臘兩人各自收拾自己的爛攤子,一場大戰(zhàn)下來,宋江和白愁飛手里的兵馬各自只剩下兩萬多人,但好歹兩人也已經(jīng)收復了全境,他們已經(jīng)大功告成了。
王躍當然不會像原來的皇帝那么吝嗇,果斷的就給兩人升了職,讓兩人就在兩地的知府。
知府是一個文官,官職比比原來封賞的要高許多,是其他人一輩子都混不到的地方,兩人都非常的滿意,可是兵權卻沒了。
對此,無論是宋江還是白愁飛都沒多說什么,畢竟,新任皇帝竟然沒有卸磨殺驢,這已經(jīng)讓他們非常驚喜了。
兩人手里的這兩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精銳兵馬,被王躍調(diào)往了河間府,準備利用他們?yōu)榘嗟捉M建一支隊伍,趁金遼戰(zhàn)爭的時候,收復燕云十六州。
只不過現(xiàn)在王躍也沒時間去打仗,他還是準備好好的發(fā)展一下內(nèi)政,趁著這個好的時機,剛好可以推行改革。
以前不管王安石還是范仲淹,兩人推行改革的時候,阻力非常的大。
可是現(xiàn)在不一樣了,王躍的屠刀太嚇人了,比朱元璋還恐怖,大宋的官員被砍頭了十分之一,剩下的一大半兒都是帶罪立功,一個個老實的都像鵪鶉似的,對新政那是一點阻礙的想法都沒有。
而且,因為王躍批奏折的字體,和王安石的很像,也讓所有的人有了一個心理準備,大概當今的皇帝,是很看重王安石變法的。
既然有了這個默契,王安石的書法一時間又在大眾官場里流行了起來。
時間一晃而過,大宋的改革用了五年,這才安穩(wěn)的度過了。這五年來大宋的國力蒸蒸日上,邊關的將士也磨刀赫赫的,早就想收復失地了。
恰好在這個時候,金國派來了死團要聯(lián)合起來滅遼國,王躍乾坤獨斷的答應了。
只不過王躍不可能按照金國的劇本又,他讓西北邊軍暫時按兵不動,卻在北方沿線調(diào)集了大批軍隊,由童貫作為總指揮,分兵六路直奔遼國防線。
再別說,童貫專心干事兒的時候,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在火藥的加持下,遼國的兵馬根本就不是對手,很輕易的就被攻破了防線,幾十萬大遼邊軍眨眼間就灰飛煙滅。
沒了邊軍的守衛(wèi),大宋兵馬勢如破竹,一路連克南京中京,和金國的兵馬在上京城外匯合了。
完顏阿骨打都有些震驚于宋朝的實力,把攻打上京的機會讓了出來,想要觀摩一下宋軍的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