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組織百艘戰(zhàn)船,直撲開封府,不管能不能打下開封,一定能把那個膽小的皇帝嚇得遷都的。
當然,偷襲的大軍有裝了火炮的大船配合,想要攻進城去也不是不可能的。
只是就怕一個問題,就是運河水道會不會被設置了暗裝,導致船只無法通過。
想到這里,王躍覺得不如走黃河,經(jīng)過大名府直鋪東京汴梁,五朝的兵馬應該不會想到他們會繞路。
下了決定之后,王躍就稍微改變了一下作戰(zhàn)計劃,他放棄了原來占領荊湘州縣的計劃。
改為其他地方繼續(xù)堅守,讓楊逍帶領兵馬,擊潰淮南西路的守軍,快速京都靠攏。讓方西佛和寧毅帶領十萬大軍,乘戰(zhàn)船走大名府突襲東京城。
計劃實施之后,因為楊逍進攻實在太過犀利,而武朝的火器又根本就不是大明的對手,就一個照面兒就被打的潰不成軍。
武朝上下的得到消息,連忙派進軍南下,準備攔住楊逍的大軍,同時命令襄陽府的守軍趕緊前來支援。
也就是在禁衛(wèi)軍離開東京汴梁沒幾日,突然就有一支船隊出現(xiàn)在了汴京城外。
東京城的守軍被這個突襲打蒙了,根本不知道哪里來的敵人,等到方西佛打開了東京城的東門的時候,大名府的800里加急,這才趕到了東京城。
只是這個時候已經(jīng)晚了,小皇帝周哲根本就來不及看這份兒加急文書,就果斷的從開封府西門向西京逃竄。
開封府的守軍本來就戰(zhàn)斗力不強,在得知皇帝都已經(jīng)跑了之后,一些有權(quán)有勢的官員將領,也趕緊回家?guī)е揖砼芰恕?/p>
其他人也無心作戰(zhàn),紛紛開始投降,也就兩日功夫,方西佛寧義就率領大軍占領了開封府。
由寧毅出面安撫東京城的百姓,而方西佛一邊派出陳凡向西追擊,要求他兩日內(nèi)必須趕回。
又給寧毅留下五萬兵馬守衛(wèi)東京城,他這才帶領大軍向著南方而去,和楊逍前后夾擊武朝的兵馬。
武朝的軍隊雖然也有火器,可以,僅僅是簡單的火銃,對上王躍部隊的火炮,他們根本無心戀戰(zhàn)。
這場戰(zhàn)爭發(fā)起的快,結(jié)束的更快,以大明攻擊東京開始,以武朝遷都長安結(jié)束。
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大明和武朝形成了東西對峙,而大明北方也終于和新興的金國接壤了。
武朝大軍忙著在新的邊境建筑防線,而大明又忙著消化新接收的土地,依舊是原來的辦法,打土豪分田地,當然那些名譽比較好的家族,還是被保全了下來。
南邊打的熱鬧,北邊金國和遼國打的也是一樣,誰都沒有時間管別人。
大明清理了境內(nèi)的武朝余孽,大軍開始西征的時候,金國剛剛把遼國滅了,他們倒是沒有急的消化剛剛得到的土地,反而派兵前往燕京,想要奪回被武朝買走的州縣。
只是他們面對的不再是懦弱的武朝,而是擁有大炮的大明,突襲燕京的兵馬,被奉命駐守在這里的楊建,全部消滅在燕京城下。
趁此機會,楊建讓自己的好兄弟楊康北上奪取長城防線,他自己攻打大同府。
金國沒想到大明打仗這么暴躁,更沒想到派去進攻的兵馬失敗的那么快,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楊建已經(jīng)兵臨城下了。
很快,大同府的守軍也體會到了火氣的威力,厚重的城門只是一發(fā)炮彈就被打開了,城墻上的守軍更是被炸彈成片成片的殺傷,也就三五日的功夫,楊建和楊康兩人就把和金國的邊境,推到了長城以外。
王躍得到這個消息,一點兒也不吃驚,他就防備著驚人趁勝利的時候會突襲,給楊建楊康兩兄弟,可是留足了火藥的。
北面防線安穩(wěn)了,大明西征的時候更加的順利,楊瀟更是在興源府抓到了逃跑的武國皇帝周喆,還有隨行的眾多皇親國戚。
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楊逍派人拿著周喆的圣旨,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巴蜀之地。
至此,大明替代了武朝,占領了武超所有的土地,和金國南北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