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筆在奏疏上劃了個小圈,又批示了幾個字,趙煦擱下筆,煩躁地揉了揉眉心。
一名宦官躬身匆匆而入,手里捧著一份奏疏。
“稟官家,楚王之子趙孝騫,宮門外呈上楚王奏疏,伏請官家御覽?!?/p>
趙煦一怔:“楚王顥?朕的皇叔?他的奏疏為何是從宮門遞進來的?”
“奴婢不知,是楚王之子趙孝騫親自送至宮門的。”
趙煦皺眉,這種不合規(guī)矩的事讓他有些不悅。
而且,這位楚王叔……此時應(yīng)該在大理寺被訊問,怎么會突然冒出一份奏疏?
“呈來?!壁w煦一招手。
展開奏疏,趙煦隨意拿眼一掃,然后,漸漸睜大了眼睛,表情變得凝重嚴肅。
匆匆看完,趙煦猛地合上奏疏,表情看不出喜怒。
闔目沉思半晌,趙煦再次打開奏疏,重新認真地看了一遍,這次是逐字逐句,看得非常仔細。
良久,趙煦又合上奏疏,眼中閃過一道笑意。
“朕的這位皇叔,倒是一個妙人,以前卻是朕走眼了,有意思!哈哈!”
宦官靜立一旁,不敢吱聲。
片刻后,趙煦突然又問道:“你剛才說,宮門外送奏疏的人是誰?”
“回官家,是楚王顥之子,也是唯一的兒子,趙孝騫?!?/p>
趙煦眨眼,腦海里搜索許久,卻始終記不起趙孝騫的眉目容貌。
按輩分,趙孝騫是趙煦的堂弟,好像比趙煦小兩歲。
但趙煦似乎很多年沒見過這位堂弟了,最近的一次記憶,好像還是幾年前的正月,趙煦領(lǐng)群臣和宗親祭祀農(nóng)壇典儀時,匆匆見過一面。
傳聞中,趙孝騫這位堂弟久居王府深院,常年不見外人,性格非常孤僻古怪,今日竟然代父送奏疏,委實令人吃驚。
“趙孝騫還在宮門外嗎?召他進宮,朕想見見他。”趙煦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