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慕柏直起身,勾唇笑笑:“在寫什么?日記?字挺好看。
”“嗯。
日記。
”尹昭的視線落向筆尖:“大學時聽說登山隊都記日志,關鍵時刻說不定能救命,是經(jīng)驗傳承,也能鼓勵自己走下去。
所以我一直寫日記。
”“那個喜歡登山的牧白和你說的?”韓慕柏盯著她的側臉:“我也登山,現(xiàn)在都沒什么人記日志了。
”“是。
現(xiàn)在是與以前不一樣了。
”尹昭也不介意這話,溫和與他點頭。
“先別寫日記了。
”韓慕柏起身從背包里掏出個文件夾,取出一沓紙遞來:“有個東西需要你先填一填。
”“這是什么?”尹昭接過,看見紙頭上寫著「設計需求調查表」,一眼掃過那些模板化的題目,她就皺起了眉:“太取巧了。
答完這些,我都能照葫蘆畫瓢地設計出一棟房子,但那肯定不會是我真正想要的,你們建筑師應該更多地去挖掘客戶的真實需求。
”尹昭把紙遞回給韓慕柏,闔上了日記本。
她抬起眸,幾分眷戀地掃過這狹小破舊的車廂,桌板上永遠有擦不去的茶漬,粗糙的白色床單無論何時都不新也不舊。
連這火車也始終走得晃晃悠悠,走得慢慢吞吞。
“我給你講故事吧。
”尹昭把手肘搭在桌上,支起下巴,望向窗外不斷遠去的城市高樓,輕聲開口。
“講完了,我們應該也就想明白了。
”“其實我也很少坐火車,我是云港人,家離寧海很近的,上一次坐還是七年前,那時我在寧海大學讀大二,暑假不想回家,就報名去了滇南支教。
”“大學里,這種社會實踐一向不會給太多經(jīng)費,只能讓大家坐硬臥。
”“從寧海到滇南,那時候差不多要坐三天兩夜——”七年多前,是2011年。
那一年,伊拉克戰(zhàn)爭結束,聯(lián)合國宣布世界人口正式突破70億人。
尹昭的母親在那年春天再嫁了。
這是一件好事。
畢竟爸媽在她高三考上寧海大學后就離婚了,她爸在美國還有一個只比她小四歲的私生子。
這婚該離,她媽也該再婚。
只是到了暑假,母親沒提讓她回家,尹昭就不知道該去哪了,正好學校有暑期社會實踐要求,她干脆報名了支教,被分到了滇南宗古市哈巴鄉(xiāng)第五小學。
尹昭在人生第一次聽說這個地名的十天后,就隨隊出發(f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