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十八年,十一月初七。
薛淮如前幾日一般,悠閑地來到翰林院點卯,他準備待上半日就回府。
先前已和座師沈望約定,他明日去沈府拜望,自然得回去好好思量一番,要如何與那位清流領(lǐng)袖接觸。
來到自己的值房,薛淮順手拿起一本《梁書》,坐在案前細細品讀。
“薛編修。”
一名書吏敲門而入,見禮道:“掌院大人請你去正堂相見?!?/p>
“好。”
薛淮放下書卷,隨書吏前往正堂。
這里除了林邈之外,還有一位面生的官員。
“景澈來了?!?/p>
林邈語調(diào)溫和,又向薛淮介紹那位官員:“這位是都察院監(jiān)察御史袁誠?!?/p>
都察院?
薛淮看向袁誠,此人年過三旬,大約三十四五歲,面廓瘦削如刀削,眉骨嶙峋壓著一雙鷹隼般的深眸。
雖說對方只是正七品的監(jiān)察御史,而且年紀已經(jīng)不輕,薛淮心中卻沒有任何輕視——他相信自己看人的直覺,一個人官職的高低存在很多因素的影響,官職低不代表性格軟弱卑微,尤其是這種上了年紀的御史,歷來是不好招惹的存在。
兩人互相見禮,袁誠開門見山道:“奉欽命工部貪瀆案專察使之命,移調(diào)翰林院編修薛淮入欽命工部貪瀆案查辦處協(xié)查此案,限期三月歸返,調(diào)案移文已經(jīng)交給掌院學士核查。”
薛淮終究不是這個世界的土著,仔細想了想才明白對方拗口的言辭。
天子沒有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顧衡下獄只是開端,工部已經(jīng)暴露的問題總要解決,所以就有了這個欽命工部貪瀆案查辦處。
而袁誠所說的欽命工部貪瀆案專察使,通俗一些說就是巡按工部的查案欽差。
至于調(diào)薛淮進入查辦處也很好理解,像這種臨時性的“專案組”,必然需要翰林院編修或者檢討負責文書工作。
薛淮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他原先負責修撰的《太和河工考》暫停,本就處于空閑的狀態(tài),更何況這是欽差大人的調(diào)令。
這時一名書吏上前,將欽差發(fā)出、林邈已經(jīng)簽批的《調(diào)案移文》交給薛淮,另外還有一份林邈代表翰林院簽發(fā)的《知會票》,這兩份文書便是薛淮暫離翰林院、前往查辦處做事的憑據(jù)。
袁誠顯然是個急性子,看向薛淮說道:“薛編修,此案案情復(fù)雜時不我待,還請隨我立刻前往查辦處?!?/p>
薛淮點頭道:“袁御史請?!?/p>
袁誠當先而出,薛淮故意落后一步,果然見林邈上前微笑道:“不必擔心,此案欽差就是你的座師?!?/p>
沈望?
薛淮微微一怔,隨即又覺得理所當然。
工部的水不知道有多深,一般人恐怕很難破開重重荊棘,既然天子想要好好整治工部那些腦滿腸肥的官員,肯定要派出能力和威望足夠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