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武四十七年正旦,奉天殿大朝,天武帝冊封十四歲的皇孫朱怡錦為皇太孫,大赦,賜酺三日。
翌日,任命李光地為吏部尚書,入閣。
太孫幼聰睿,玄鑒深遠,臨機果斷,不拘小節(jié),時人莫能測也。
皇太孫大位已定,天武帝遂將皇長孫朱怡铓外放京師,任命其為呼羅珊總督(波斯舊地),加封親王銜,治理中東。
二月,帝幸上海、廣州,巡視海貿,命皇太孫監(jiān)國。
休戰(zhàn)十年,大明帝國攜工業(yè)革命的雄風,蒸蒸日上,為了擴大商品市場,爭奪原料產地,朱慈烺決定再度開啟對外擴張的道路!
非洲和阿拉伯半島,陸續(xù)成為大明的殖民地或勢力范圍,然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其版圖和勢力范圍也在此處。
作為一個幅員遼闊具有巨大擴張價值,但工業(yè)體系與國防體系相當落后的國家,奧斯曼帝國自然成了大明擴張選擇的最佳對象!
雖然戰(zhàn)爭會讓世界生靈涂炭,但戰(zhàn)爭也有其好的一面,它是推動類文明進步的最有效的方法!
戰(zhàn)爭可以快速推動人類科技的發(fā)展,幾乎每次科技革命都和戰(zhàn)爭有關。
戰(zhàn)爭將消滅掉落后腐朽的文明,使優(yōu)秀的文明得到更多的資源。
只有優(yōu)秀的文明才能更好的利用資源并發(fā)展更先進的文明,優(yōu)勝劣汰將促進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的進步。
先進的文明,滅亡了當?shù)芈浜蟮脑嘉拿?,這對整個人類文明進程來說,絕對是進步的。
同樣的,對大明來說,奧斯曼帝國落后了,還不思進取,浪費廣袤的資源,留之何用?
恰逢奧斯曼帝國趁著大明皇家海軍西洋艦隊移防葡萄牙,出兵偷襲了亞歷山大港(西洋艦隊基地),并企圖強行霸占大明修的蘇伊士運河,以重新控制黃金水道和北非之地。
大明在北非辛辛苦苦建設了幾十年,豈容他人染指?
不等朝廷表態(tài),大明上下已舉國聲討,求發(fā)天下甲士共擊夷賊!
四月,天武帝旨命漢王朱和墿為征西大將軍,以舟師出孟買,漢世子朱怡铓副之。
秦王朱和坤為征夷大將軍,出莫斯科南下奧斯曼北境,北庭大都護戚廣陽副之。
西王朱和垹為平蠻大將軍,出里斯本封鎖直布羅陀海峽,以防歐洲諸國介入。
調任老將甘輝為大明皇家海軍靖海艦隊總兵,調任延平郡王朱成功第六子朱寬為南洋艦隊總兵,兩大艦隊待命出洋作戰(zhàn)!
旨命駙馬都尉夏完淳為前軍大將,廣濟侯徐明德護衛(wèi)中軍,八皇子唐王、九皇子宋王,十皇子趙王,分統(tǒng)天武三軍
天武四十七年秋,六十四歲的天武帝誓師于京師城南,親統(tǒng)六軍兵發(fā)歐羅巴,以伐奧斯曼,詔皇太孫監(jiān)國。
四十八年春,征西大將軍、漢王朱和墿攻開羅,破之,首戰(zhàn)告捷,打通大運河!
三月初六,御駕渡尼羅河,游金字塔,留字。
十二日,帝親率鐵騎與漢王會圍亞歷山大港,乃拔之,自此北非之地盡數(shù)被明軍掌控。
四月初五,明軍渡地中海北上,登克里特島,奧斯曼海軍千帆競渡,以拒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