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提起此事,本就正好是道衍和尚接下來要說的,于是會心淡淡一笑,道:「燕王殿下知貧僧啊?!?/p>
「還有什麼?」一旁的丘福忍不住問道。
道衍和尚立刻反問道:「不知王爺丶王妃還有丘千戶是否想過……藏在應(yīng)天府之內(nèi)的那人是站在淮西勛貴背后,而新帝雖懦弱,但在朝中并非完全沒有主動權(quán),又是那般任性妄為的性子,按理來說與淮西勛貴應(yīng)該是會有一定沖突的,怎麼會那麼愿意乖乖配合此事,瞞得滴水不漏的?」
朱棣和徐妙云皆是心中一動。
似乎是抓住了什麼,但一下子又覺得沒有太多頭緒。
丘福則是大大咧咧地道:「對?。繛槭颤N???」顯然之前是完全沒考慮到這件事。
三人齊齊看向道衍和尚。
徐妙云道:「道衍師父有新的發(fā)現(xiàn)?」
道衍和尚雙眼微瞇,道:「如果那個人是站在應(yīng)天府的新帝背后把持著一切,而不是站在淮西勛貴背后呢?」
當一件事情之中有不合理之處的時候,就需要思維轉(zhuǎn)換過來,做出新的判斷。
現(xiàn)在在這件事情之中,朱允熥參與進了其中,讓其中一些事情看起來變得矛盾,那就要找一個不矛盾的說法。
淮西勛貴背后有人,這是他們一早就推測出來的結(jié)論,往后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結(jié)論也沒有出現(xiàn)問題,人的思維是很容易固化的,進入一個圈子也很難跳脫出來。
這個角度。
是其他三人都從來沒有去考慮過的。
但此刻被道衍和尚輕飄飄地提了出來,三人都覺得身上頓時打了一個激靈,瞪大著眼睛沉默了下來……
好幾個呼吸的時間過后。
朱棣才抿了抿嘴唇道:「不錯,這才更加合理。」
「難怪那人死活不肯露出來一丁點的頭!」
「即便淮西勛貴如今在朝堂之上的地位越來越舉足輕重,但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無論如何他們都還是得以朱姓皇帝為尊,不敢亂了此番尊卑次序。」
「畢竟我父皇一手帶著他們打下了天下,又坐擁大明江山二十五年,其中絕對不乏忠心之人。」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即便藍玉在軍中得了再大的軍心,有再好的機會,也不敢考慮推翻了我朱氏皇朝自己坐上去,因為他一定坐不穩(wěn)。」
「應(yīng)天府那只手如果是站在淮西勛貴背后,露頭了也不打緊,但如果他是站在朱允熥的背后,通過操縱朱允熥來呼風喚雨,其實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大明皇朝已經(jīng)不姓朱,而要跟著他姓了!」
「這種情況下,一旦他露出面來,無論他是什麼神仙,朝堂上下都不會有人答應(yīng),所以他不敢露面!」
順著道衍和尚的思路,朱棣立刻就想到了許多。
道衍和尚點了點頭道:「正是這個道理!」
朱棣下眼瞼微微一顫,雙目之中頓時殺意迸濺:「若是朱允熥倒也罷了,但此人意圖竊據(jù)我朱氏皇朝,其心可誅,本王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答應(yīng)的了?!?/p>
一旁的丘福還是有些不解地問道:「不過道衍師父,剛剛不是要說私宅里的那位麼?你提這個有啥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