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他心里開始滋生出來那顆野心開始。
這就是一定要去做的事情了。
不過。
這件事情看起來只是畫了一個圈,可實際要做起來,卻絕對不簡單,是一個極其繁瑣,需要耗費極大心力去維持丶籌謀丶經(jīng)略的事情。
想要往外面去不是一句話。
而是要規(guī)劃好——怎麼往外面去。
打?
肯定不可能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別的不說。
大明皇朝從之前的戰(zhàn)亂年代走過來,至今也不過二三十年,光是一個人口數(shù)量就限制得死死的。
譬如被趕到漠北去的殘元勢力至今仍在茍延殘喘,隨時伺機而動想著反撲大明皇朝,得靠著諸多塞王為屏障拱衛(wèi)京師,即便如此,應天府這邊還需要頻頻出兵去平叛。
沿海一帶有倭寇作祟。
高麗雖稱臣納貢,卻也只是畏于大明皇朝的強大而已,但凡大明皇朝這邊出現(xiàn)頹勢,隨時會反咬。
還有云南丶吐蕃……
就是大明國內(nèi)都還不是很能應付得過來,又何談開出去到處干仗?即便干贏了,又有那麼多人口丶馀力去守麼?
不過這第一步。
葡萄牙和西班牙早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開啟大航海時代。
打不打的后面再說。
先讓自己富起來。
海外諸國的財富丶物資自不必言說——開啟大航海,開辟各種貿(mào)易路線和貿(mào)易夥伴才是最正經(jīng)的事情。
想到這里。
朱允熥提筆在龍書案一張宣紙的最底下,寫下了【大航海時代】五個字。
寫在最底下。
是因為。
開啟大航海。
同樣不是他紅口白牙一句話就行的。
造船丶航海技術(shù)丶支持航海的財力物力……哪一項都需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就算真的開啟航海,打通了與海外諸國的貿(mào)易路徑。
但想要和外面做生意,掠奪海外的財富資源充實大明皇朝,首先你自己手里得有足夠的東西,諸如大量的絲綢丶瓷器茶葉等等,這些能從海外諸國換取財富資源的東西——也就是說,產(chǎn)量跟得上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