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點了點頭,平靜地應了傅友文一聲,道“好,朕了解了?!?/p>
朱允熥這么快就接受了自己的說法。
這倒是讓傅友文微微有些意外,原本還以為這小祖宗還準備繼續(xù)吐槽呢,不過這也好,傅友文自己也松了口氣。
朱允熥沒有再理會傅友文。
話音落下。
他便看著場中的雙目,微微瞇了瞇,目光之中露出一種意味不明的決然、興奮,與躍躍欲試!
決然,是無論這個時代的火器水平有多粗糙、低下,但他來了,就一定要把那幾百年積累迭代下來的東西,一步步具現(xiàn)在這個時代!
興奮,則是因為他知道,這一次,大明、華夏、漢土,即將在他的腳下,提前走出這些關鍵性的步伐!
帶著泱泱華夏一口氣多走數(shù)百年。
如何不令人激動與躍躍欲試?
目光凝然地望著場中那些在他看來十分粗糙的火銃、碗口銃,朱允熥沉默了幾個呼吸的時間,而后睫毛微微顫動了一下,收回自己走得有些遠的思緒和心神,也收回了目光。
著眼于當下。
「看他們放了一發(fā)火銃之后,都露出劫后余生的表情來看,顯然是在害怕炸膛?!?/p>
「傅友文剛剛沒有提到的還有一點,火藥用量的不穩(wěn)定、受潮……等各種因素,不僅會導致啞火,也有可能導致炸膛,&nbp;甚至一桿火銃多用些次數(shù),這炸膛的風險就會慢慢增加上來?!?/p>
「好在這一點,轉爐煉鋼法穩(wěn)定出鋼,已經可以解決了,后續(xù)如果有需求,甚至還能讓煉丹司那幫人,深度研究不同強度與韌性的鋼,以適配不同場景的應用。」
朱允熥在心里暗暗思索著……
「所以接下來要考慮解決的……就是啞火率的問題?!?/p>
「剛剛他們填充進去的火藥,都是粉末狀的……我記得……十五世紀歐洲的火門槍能稍微降低些啞火率,是因為他們采用了更精密的鍛造工藝,以及顆粒火藥?!?/p>
「不錯……顆粒火藥……」
「回頭可以讓煉丹司那幫人想辦法改進改進。」
朱允熥立刻有了主意。
也在心里暗暗記下了這一點。
實際考察觀看過之后,既是了解當前的火器水平狀態(tài),更重要的一點……是通過親身實地感受其中的困難、不足之處,如此他才更好針對性地想好改進的辦法,傳達下去讓下面的牛馬更好地完成他這個「甲方爸爸」的需求。
「除了火藥的保存狀態(tài)之外,傅友文剛剛還提到過……填裝的火藥量需要依靠使用者的經驗,因此產生的推力,也全憑經驗,不好控制。」
「嗯……標準化?!?/p>
「火藥用量的標準化要提升起來,一次放多少火藥,一定要有定量的標準?!?/p>
「將火藥按照一份的標準分裝好,使用火銃的人就可以直接把提前量好的火藥量直接加進去,增加穩(wěn)定性——歷史上的時間再往后推一推,歐洲人就是這么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