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剛才的神情已經(jīng)足夠說明:八九不離十了。
這一幕。
自然也落入了朱元璋眼中。
「所以……允熥是在害怕?」
「他故意低下頭,故意在人前唯唯諾諾,在夫子面前一問三不知,在咱面前拉不開弓,都是因為……他在害怕?」
「常遇春家的丫頭……還有咱家雄煐,明明他那么聰明,天賦異稟,合該是大明第三代雄主!」
「這呂氏,該死?。 ?/p>
朱元璋雙眼微瞇,心中帶著幾分自責(zé)。
他給人定罪,有時候并不太講究證據(jù),譬如原本要發(fā)生的“藍(lán)玉案”,只是因為猜忌,都能直接給藍(lán)玉安上謀反的罪名,牽連兩萬多人的性命。
呂氏的一個心虛的眼神,已經(jīng)足夠他在心里給呂氏定罪了。
更何況,朱允熥這些年的表現(xiàn),也完全足夠佐證。
朱元璋輕嘆了口氣。
透過帷幔看著那個高挑瘦削的背影,鼻頭忍不住一陣發(fā)酸。
「呂氏這毒婦!咱大孫竟然是折在她手上的!」
「還有允熥,要不是他天生機警聰慧,隱忍了這么多年,是不是也要遭了她的毒手了?這孩子這么多年下來,竟還能成長到如今的模樣,也真是難為他了?!?/p>
「也怪咱!也怪咱沒看出來啊!」
朱雄煐是他最喜愛的孫兒,曾被他寄予大明江山的厚望。
朱允熥資質(zhì)同樣絕佳,不僅機敏、聰慧、有手段、有魄力,甚至連他和常遇春的武力天賦都繼承到了,在如此逼仄的環(huán)境下都能如此……若是能從小長在他眼皮子底下培養(yǎng)……
如此想著,他的心里也愈發(fā)憤怒,一雙拳頭不自覺緊握起來。
另外一邊。
看過了呂氏的表現(xiàn)之后。
藍(lán)玉緩緩提劍,面無表情,到:“承不承認(rèn)都不重要,咱這就拿你的人頭去祭奠我大侄女和大外甥孫!”
按照他的脾性,呂氏母子在他長劍出鞘的時候就該人頭落地了,能拖延到現(xiàn)在,純粹是因為他想看看呂氏的反應(yīng)罷了,仇不能報錯,而呂氏剛剛的反應(yīng)足夠他確認(rèn)這一點。
然而。
當(dāng)他揮劍的那一刻。
卻感覺自己握劍的手腕被什么鉗住了一般,竟沒能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