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教事宮女的第一次就懷上了謝守均,建帝對這個孩子其實沒什么感覺,一開始覺得把這個孩子留在自己身邊即可,于是便想起個“守君”的名字,先帝覺得不妥,建帝便改為了“均”字。
他一定要做個父愛均沾的父皇。
朝堂上,那些心思各異的大臣們他都能一碗水端平。
他不信自己端不平父愛這碗水。
直到謝承澤出生,建帝把父愛這碗水徹底打翻了。
根本端不平。
他的小承澤可真可愛??!
長相隨娘,性格隨爹,這世上怎么有這么可愛又完美的兒子?
嘬嘬嘬。
建帝心疼花寧懷孕生子的身體,整整兩年不敢碰花寧的身子,他也想為花寧守身如玉,奈何花寧總勸他,“你該去陪陪皇后,至少,給她一個孩子。”
如此,曹家才不會難為她。
建帝去了,一次中招,皇后懷上了謝瑾瑜。
瑾瑜瑾瑜,美玉也,建帝希望這位嫡長子擁有美玉般無暇的品德,又盼其具備美玉般的溫潤仁善。
為了防止兄弟相爭,他早早便立了謝瑾瑜為太子,然后將那套從先帝那里學(xué)來的教子課程,用在了謝瑾瑜的身上。
雖然打手板挺丟人的,但成長速度確實快。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個倒是不用。
苦孩子不能餓孩子。
但建帝沒想到,皇后是個“瘋子”。
她比建帝更為苛刻,許是擔(dān)憂帝王無情,以后會改變心意立謝承澤為太子,所以對待謝瑾瑜的課業(yè)殘忍到不像是一位母親所為。
又或者,她從未視謝瑾瑜為兒子,而是完成家族使命的工具。
建帝從謝瑾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
他想阻攔,又有些猶豫,因為謝瑾瑜確實不夠聰慧,比之于天生福星、會以壽換慧的謝承澤差得遠(yuǎn)。
想成為一代明君,謝瑾瑜確實差得遠(yuǎn)。
建帝催眠自己,自己當(dāng)初都能扛過來,謝瑾瑜一定也可以。
不過他還是撤去了謝承澤的教課夫子,他不希望謝承澤太過聰慧,一則是那天諭預(yù)言他會短命,二則一個無娘家權(quán)勢的皇子比太子優(yōu)秀,并不是什么好事。
原以為這樣就能相安無事。
直到謝承澤發(fā)現(xiàn)謝瑾瑜身上的傷口。
他在謝承澤心中的慈父形象瞬間崩塌,花寧也怨他隱瞞此事,她的心是善的,心知自己的存在讓皇后臉面無存,更是在得知因為自己和澤兒才使得皇后對待幼小的太子如此無情,便想要吸入麝香,確保自己不會懷上皇家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