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農(nóng)桑之事便是立國之本。
天下四民,農(nóng)為根基。上至君王卿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視農(nóng)事為命脈。
因此,帝王要在春耕前的正月,親率王公大臣下田扶犁,行“親耕禮”,祈愿五谷豐登,以示重農(nóng)。
同樣,皇后也應(yīng)在三月采桑時節(jié),率后宮嬪妃命婦前往桑田采葉飼蠶,稱為“親蠶禮”,以示重桑。
然而,這親蠶禮比親耕禮更為煩冗?;屎笠恍行柘三S戒,祭拜蠶神,再行躬桑之儀?;屎笥H自持鉤提筐采桑,采得桑葉交予蠶婦喂養(yǎng)。待蠶結(jié)繭后,擇上品呈獻(xiàn)皇后,再擇吉日,由皇后率嬪妃繅絲、染色,直至織成錦緞,才算禮成。
正因其耗時費力,歷代皇后多稱病推脫。
賢如長孫皇后,也只行過兩次。唐高宗永徽年間詔行此禮,出身名門的王皇后嫌麻煩,索性不去,高宗也無可奈何。
倒是那位武皇后,態(tài)度截然相反。
武則天先后五次行親蠶禮,為唐代皇后之最。
她精力過人是一面,更欲借此昭示天下:她這位國母心系農(nóng)桑、體恤黎民,足以贏得民心。
這便是親耕、親蠶二禮的真意——勸課農(nóng)桑!
然則此禮過于繁復(fù),加之馬皇后近年體弱,故朱元璋已多年未辦。
士林儒生難免議論:盛唐賢后尚能躬行,為何大明皇后不能?莫非不重農(nóng)桑,不恤民生?
這算哪門子國母?
此類流言一直暗涌。朱元璋嚴(yán)令錦衣衛(wèi)彈壓,更封鎖消息,唯恐傷了馬皇后的心。
如今,李琪改良的提花機一出,所有非議都將煙消云散!
待此機推行天下,百姓得享便利之余,更會感念太子朱標(biāo)的仁德,稱頌馬皇后的慈心!
大喜!這確是一樁天大的喜事!
朱元璋笑得合不攏嘴:“李琪,你又立大功了!”
“包的……”
李琪脫口而出。
“嗯?”
朱元璋故作不悅。
李琪撲通跪倒:“全賴陛下洪福齊天,臣方能改變此機,實不敢居功!”
這馬屁拍得朱元璋通體舒泰,咧嘴直樂。馬皇后沒好氣地瞪他一眼,親自扶起李琪:“多好的孩子!你總嚇唬他作甚?來,李琪,坐下說話?!?/p>
朱元璋訕訕地跟著坐下。
太子朱標(biāo)侍立一旁,眼巴巴看著母后掏出手帕替李琪擦汗,眼睛都快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