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陳平安而言,只要沒有那元嬰劍修死士在旁隱匿,
所謂的一人陷陣,戰(zhàn)場根本就不是戰(zhàn)場,一直就是在捉對廝殺。
李二曾言,當年差點一個不小心打死宋長鏡的那場單挑,那位大驪藩王資質,當然是好,但是當時拳頭還是太輕了,只不過宋長鏡當時之所以能夠支持那么久,就在于宋長鏡不單單是習武之人,更是沙場搏殺出來的武人,在沙場上磨礪拳法久了,自然而然就有了一種“沙場萬人敵”的氣象,再將其打熬透徹,返璞歸真,對手與之廝殺,如敵千軍,就會束手束腳。
如今陳平安身在戰(zhàn)場,就是在求這種氣象的
同道中人
甲子帳那邊沒有回應,陳清都有些遺憾神色,幾乎整座蠻荒天下都是這老家伙的,自己不過是占據(jù)一座劍氣長城而已,這都不敢登城一戰(zhàn)?
果然男人不是劍修,就都不行嘛。
陳清都沉默片刻,突然問道:“玉璞境瓶頸就這么難以破開嗎?”
魏晉實話實說道:“對我來說,很難。當年偶遇阿良前輩,破開元嬰瓶頸,已是僥幸,貪天之功為己有,晚輩一直心有愧疚?!?/p>
本以為老大劍仙又該挖苦自己幾句,不曾想陳清都點了點頭,“躋身仙人境,是不簡單。其實劍修破境,境境都難?!?/p>
魏晉問道:“老大劍仙,能否指點晚輩幾句?”
陳清都轉頭這位寶瓶洲劍道第一人,一個大大方方承認自己為情所困的年輕人。
至于魏晉在劍道氣運相對稀薄的浩然天下,能夠在四十歲就躋身上五境劍仙,擱在劍氣長城,都算一件很了不起的大成就。
魏晉如何做到的?除了自身資質足夠好,還要歸功于阿良那個王八蛋傳授了錦囊妙計,劍氣長城的那本老黃歷,隨便翻翻,對于浩然天下的劍修,都是金科玉律,當然前提是翻得動這本老黃歷,阿良當然沒問題,幾乎翻完了的那種,美其名曰讀書人偷書,那也是雅賊。
阿良幫著魏晉以寅吃卯糧和強取橫奪兩種路數(shù)疊加,涉險提前破境,搶先成為寶瓶洲劍道的執(zhí)牛耳者,嚴格意義上來說,手段并不光彩,也不算太過高明,陳清都活了萬年之久,自然一眼看穿魏晉的修行根腳,強者強運這種說法,還是有些道理的,魏晉只要躋身了上五境,然后留在寶瓶洲,大可以盤踞一洲,位居山巔,八面風雨自來,可以肆意攫取寶瓶洲的劍運底蘊,魏晉只需要按部就班,反正本身資質就足夠好,此后百年緩緩精進,不出意外,一個仙人境是跑不掉的。
魏晉此人,妙就妙在一個見好就收,不過是與北俱蘆洲天君謝實問劍一場,稍稍鞏固了玉璞境修為,就立即舍棄了這份唾手可得大道臺階不走,反而跑來了劍氣長城,如果不是新任隱官的橫空出世,魏晉極有可能就會戰(zhàn)死在這異鄉(xiāng),到最后,至多就是留給寶瓶洲一樁遙遠、模糊的劍仙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