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先生,學(xué)生想學(xué)?!?/p>
“小齊啊,讀過二酉翻刻版的《妙華文集》了吧?裝幀、紙張這些都是小事,差些就差些,咱們讀書人不講究這些花俏的,都不去說他,可是先賢書籍,學(xué)問事大,脫字、訛字嚴(yán)重,便不太妥當(dāng)啊。一字之差,許多時候,與圣賢宗旨,便要隔著萬里之遙,我們讀書人,不可不察啊。”
“先生有理,學(xué)生明白了?!?/p>
當(dāng)然那個家伙,更是最喜歡告刁狀、更是一告一個準(zhǔn)的一個。
“先生,左師兄又不講理了,先生你幫忙看看是誰的對錯……”
“啥?這個混賬玩意兒,又打你了?小齊,先將鼻血擦一擦,不忙著與先生講理。走走走,先生先帶你找你二師兄算賬去?!?/p>
“先生,左師兄方才與我解析一書之文義,他說不過我,便……”
“咋個額頭起包了?!造反造反!走!小齊,你幫先生拿來雞毛撣子,戒尺也帶上!哦對了,小齊啊,板凳就算了,太沉了些。”
“先生……”
“走!找你左師兄去!”
“先生,這次是崔師兄,下棋耍賴,我不想跟他學(xué)下棋了,我覺得悔棋之人,不算棋手。”
“???”
“先生悔棋,是為了為學(xué)生教棋更多,自然不算的?!?/p>
“走,這次咱們連板凳也帶上!倒也別真打,嚇唬人,氣勢夠了就成。”
……
讀書之人,治學(xué)之人,尤其是修了道的長壽之人。
陳年舊事,其實會很多。
崔東山不是崔瀺那個老王八蛋。
崔東山會經(jīng)常去想那些有的沒的故事,尤其是故人的故事。
尤其是每次那個人告狀坑師兄弟,或是自己被先生坑,當(dāng)年那個大師兄,往往就在門口或是窗外看熱鬧。
所以是親眼所見,是親耳所聞。
崔東山比誰都清楚一件事。
所有看似無所謂了的過往之事,只要還記得,那就不算真正的過往之事,而是今日之事,將來之事,此生都在心頭打轉(zhuǎn)。
不知不覺,崔東山就來到了左右附近。
左右依舊閉目養(yǎng)神,坐在城頭上,溫養(yǎng)劍意。
對于崔東山的到來,別說什么視而不見,根本看也不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