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那老人忙活的時候,李槐就蹲在一旁,一番攀談,才知道這位道號龍山公、暫名耦廬的飛升境老前輩,竟然在浩然天下游蕩了十余年,就為了找他聊幾句。李槐忍不住問前輩到底圖啥???老人差點沒當場淌出十斤辛酸淚當酒喝,低頭劈柴,神色落寞得像是座孤零零山頭。
原來這位黃衣老者,雖然如今道號龍山公,其實早先在蠻荒天下,化身無數(shù),化名也多,桃亭,鶴君,耕云,加上如今的這個耦廬……聽著都很雅致。
只是每次李槐都不知道老前輩哪里說錯了,就會莫名其妙響起一連串爆竹聲,然后被迫現(xiàn)出原形,滿地打滾,要么被那半個師父的老瞎子一腳踹出山頂。就這么坎坎坷坷的,好不容易等到茅屋建好了,果真只有李槐一人的住處,因為對屋成了李槐的書房,李槐瞥見那些讓人頭疼的書籍后,結果老人還問他缺啥書,可以幫忙找來補上,再珍稀的孤本善本,只要是在蠻荒天下有,那就都沒問題。李槐當時就覺得這位老前輩混江湖混不開,是有理由的。我李槐像是一塊讀書的料嗎?
今天在那書房屋內,又給自己取了個化名“吳逢時”的黃衣老者,今天搬了條椅子坐在門口,都沒敢打攪自家少爺治學當圣賢,沉默良久,見那李槐放下手中書本,揉著眉心,老人由衷佩服道:“少爺年紀不大,心境真穩(wěn),果然是天生神異。不像我,這大幾千年的歲數(shù)了,真是活到狗身上去?!?/p>
至于為何取名吳逢時,當然是為了討個吉利好兆頭。希望多了個李槐李大爺,他能夠沾點光,跟著時來運轉。
李槐放下書本,實誠道:“什么收徒什么拜師,我就沒當真啊。不管瞎子老前輩為什么愿意收徒,我不還是那么個我。如果我讓他失望了,對不住,還能如何。沒讓他失望,我當然也高興,半個師父的老瞎子,反正也不用謝我,都是半個師徒了嘛,瞎客氣什么。”
一口一個瞎子,聽得黃衣老者膽戰(zhàn)心驚,李槐這大爺多半沒事,自個兒保管有事啊。
老人覺得必須做點什么了,趕忙站起身,抖摟袖子,摔出一大堆物件在書桌上。
廣寒幽山之叢桂,裁剪片條,采擷熒惑火精,煉為筆擱。
一幅攤開的草書字帖,上邊賦詩一首,貼中繪圖,繪有珊瑚筆架,老人雙指捻住那只珊瑚筆架,竟然一捻而出,就那么輕輕擱放在桌上。
還有一方老龍橫沼硯,銘文氣魄不?。吼B(yǎng)玉骨,千秋物,主人用之光怪出。
還有一只碧玉荷塘清趣筆洗,落款“嫩道人”,用筆溫婉,纖細可人。
李槐疑惑道:“老前輩這是做啥?”
桌上東西的好壞,李槐還是大致看得出來。
只是如此一來,李槐心中愈發(fā)叫苦不迭,有完沒完,我來這兒是游山玩水的,給老前輩你連累得每天裝樣子翻書也就罷了,難不成還要附庸文雅地練字作畫不成?
那黃衣老者還一臉諂媚道:“少爺是千年不遇的讀書種子,這點見面禮,不成敬意,不成敬意啊?!?/p>
很難想象這是一位在蠻荒天下大名鼎鼎的飛升境大妖。
曾經的王座大妖里邊,緋妃那婆娘,還有那個當過哥們又翻臉的黃鸞,再加上老聾兒,他都很熟。
金翠城的那個小姑娘,與他更是很有些故事。
就連劍氣長城的那個董老兒,當初游歷蠻荒天下那會兒,都被它追著咬過。
至于阿良就更別提了,只要這個狗日的每次路過十萬大山,老瞎子就讓他放開手腳。
所以他最有名的那個化名,是那桃亭。
蠻荒天下的桃亭,浩然天下的顧清崧。
這兩位,在各地天下,都小有名氣的。
老瞎子雙手負后,走入茅屋,站在屋門口,瞥了眼桌上物件,與那條看門狗皺眉道:“花里胡哨的,滿大街叼骨頭回家,你找死呢?”
聽得黃衣老者眼皮子直打顫,誠心誠意,好心邀功不成,反倒是忠肝赤膽,一副熱血心腸,被涼水當頭澆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