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狻欲言又止。
他自有算計,自家游仙閣那幾位老祖師的脾氣喜好,對劍氣長城的觀感,以及對文圣一脈的評價,林林總總,少年一清二楚,所以在內(nèi)心深處,他對賈玄這個所謂的師門次席客卿,還有紅杏山那個年紀大頭發(fā)長見識短的祝媛,根本看不起。
只是此刻少年竟然不敢與那位青衫劍仙對視。
“如果只是前者,是不是太小覷他人心智?會不會高看我的肚量了?”
金狻額頭開始滲出細密汗水。
“如果兩者兼有,那么先后如何,各自心思的大小如何?”
“即便先有私心,甚至是只有私心,道理就講不得了嗎?”
陳平安最后自問自答道:“我看未必。”
曹峻問道:“道理還可以這么講?”
看似循序漸進,卻又兜圈一圈。既講理且問心。
魏晉眺望遠方,風吹鬢角,一手按住劍鞘,笑道:“不這樣講理,要如何講理?”
陳平安不拘念頭,將心中所想,娓娓道來。
“書上的圣賢道理,不是拿來臨時抱佛腳和江湖救急的,也很難在某些時刻死馬當活馬醫(yī),甚至還要讓你們經(jīng)常覺得不自由?!?/p>
“那么讀書識字,圖什么呢。為人少點戾氣,處世多點耐心,漸漸的把腳下道路越走越寬,在世道中,走得穩(wěn)當些,從容些?!?/p>
“山上練氣士,修道證長生,長年累月,每天打坐吐納,動輒數(shù)個時辰,絲毫錯不得,這都熬得過來,偏熬不過待人接物的幾句客氣話,熬不過與人講理時的心平氣和?這是什么道理,你們誰來為我解惑?要是能說服我,以后別說隨便撿取碎石帶回家鄉(xiāng),保證劍氣長城不管,文廟更不管,還可以與我知會一聲,我可以親自幫忙,雙手奉上。”
“所謂道理,不是什么傍身的一技之長,可能無法處處立竿見影,但是時日愈長久,愈見學問功夫?!?/p>
“佛家說娑婆世界,娑婆二字,意為堪忍。非人磨墨墨磨人,能受天磨是豪杰?!?/p>
“塵世塵世,煩惱多如塵埃之世,心如明鏡臺,勿使惹塵埃。無論是佛家教人解脫法,還是豪杰不屈之志,皆可共勉?!?/p>
“不退轉(zhuǎn)。位不退。豪杰腳跟立得定。我知道自己是誰。行不退。雖千萬人吾往矣。我知道要做什么。心不退。滄海橫流,玉石同碎,禮樂崩壞,人人不安也。萬山磅礴必顯主峰,物欲橫流必出砥柱。我人在此,即心在此,我心在彼,即身在彼?!?/p>
一群譜牒仙師聽得面面相覷,這個年輕隱官是不是走火入魔了?還是吃飽了撐著為他們傳道授業(yè)解惑?
而那個青衫背劍的隱官大人,當他開始沉默不語,就好似入定一般。既像老僧禪定法,又如仙真心齋術(shù)。
曹峻猶豫了一下,問道:“陳平安怎么回事,有點古怪?”
魏晉沉默片刻,嘆息一聲,答道:“類似某種證道,打殺種種他人心性,用來壯大自己一種心性。所以陳平安其實從一開始,除了對那個少年有點感興趣,其余人等,根本不覺得值得他多說半句,看似給外人說了很多,不過是陳平安的自說自話,是在自我驗證心中所思所想?!?/p>
賀老夫子沒來由插話一句,“說是打殺,有點不妥,換成‘否定之否定即肯定’,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