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草鞋背籮筐,上山草藥,每天早出晚歸,由不得他不知道人心冷暖,寒暑之苦,路途之遙。
何況那些江湖路,都沒有白走。
“公子是個好人。”
“這句好話,我得收下?!?/p>
天下一詞
陳平安與小陌站在渡船欄桿處,眼皮子底下,大地山河蜿蜒如絲線。
抬高視線,如果說天無四壁,那么人之視野,就像是一堵無形的墻壁,人人自囚其中。
小陌問道:“公子是在等人?”
“是在等這艘渡船的主人?!?/p>
陳平安轉(zhuǎn)頭看了眼渡船三樓,然后收回視線,帶著小陌在船頭這邊繼續(xù)散步,其實他們腳下這條名為醴泉的渡船,還是一件行云布雨的仙家法寶。自大驪宋氏立國起,到百多年前,大驪宋氏尚未擺脫盧氏王朝的藩屬身份,內(nèi)憂外患,國力孱弱,還經(jīng)常需要跟長春宮借用這條山上渡船,用來解決地方州郡的旱災(zāi),邀請仙師施法,降下甘雨,據(jù)說大驪朝廷為此欠了一大堆債務(wù),而長春宮也從不與宋氏催債,所以等到大驪王朝崛起,幾位宋氏皇帝對待長春宮修士,一向格外優(yōu)待,如果不是因為長春宮一直沒有玉璞境修士,不然躋身宗門,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想必大驪的皇帝陛下都會破例,親自參加慶典道賀。
陳平安解釋道:“我們先前登船,屬于不請自來,如果再不告而別,就有失禮數(shù)了,在山上是很犯忌諱的事情?!?/p>
“如果我們主動登門拜會渡船管事,回頭長春宮那邊容易多想。”
“在北俱蘆洲那邊就比較無所謂,兩地風俗還是不太一樣,算是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吧?!?/p>
小陌笑道:“待在公子身邊,耳濡目染,可以學到許多書本外的人情達練?!?/p>
陳平安根本不接這茬,只是順便與小陌說了些長春宮與大驪宋氏的過往。
小陌便對這個大驪本土仙府高看一眼,說道:“共渡難關(guān),長春宮也算等得云開見月明了?!?/p>
陳平安點頭道:“同舟共濟,確實是一樁善緣?!?/p>
“小陌,將來你離開落魄山,浩然九洲,其它地方都好說,但是北俱蘆洲一定要去游歷?!?/p>
“好的,小陌有機會一定要北游此地。”
陳平安帶著小陌從船頭來到船尾,望向北方。
如果有北俱蘆洲的劍仙戰(zhàn)死異鄉(xiāng),一洲山河,只要身為劍修,無論敵我,皆有一洲祭劍的習俗。
就像骸骨灘的鬼蜮谷,京觀城高承會主動遞拳,不惜耗費極多靈氣,也要打開天地禁制,只為讓劍修蒲禳祭奠一劍,升空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