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的劍修觀照,可不是后來那個離真的話癆,而是個出了名的悶葫蘆,幾乎跟誰都不說話,每次秘密議事,都躲在角落里,或是站在陳清都身旁,從頭到尾一言不發(fā)。
但是觀照不動手則已,一旦決心與人問劍,不能說全勝,最少可以保證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觀照一輩子,好像都在為別人而活,為大局而練劍遞劍,所以觀照是所有劍修當中,活得最不輕松的一個。
反觀同輩劍修的那位龍君,純粹就是喜歡與人問劍,好像輸贏無所謂,每次遇到戰(zhàn)事,更是不計生死,要遠遠比那個“不敢隨便死”的觀照更瀟灑。
三位刑徒劍修領(lǐng)袖,陳清都,觀照,龍君,是那座劍氣長城的締造者。
只是剛剛站穩(wěn)腳跟沒多久,就在陳清都的帶領(lǐng)下,三位劍修聯(lián)袂遠游。
那場影響深遠的問劍托月山,成功阻攔那位只差半步的托月山大祖,后者作為蠻荒天下的首任共主,最終未能煉化一座天下的天時地利人和,躋身十五境。
而陳清都三人,也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陳清都的本命飛劍“浮萍”,徹底破碎,不得不合道劍氣長城,陳清都更因此失去了躋身十五境的希望。
否則按照道祖的推算,只要再給陳清都兩三千年的煉劍光陰,就有機會成為那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十五境純粹劍修。
前無古人,是因為那些有望躋身此境的劍修,在遠古神靈的壓制下,都死在半路上了。
后無來者,是一旦陳清都躋身此境,就像一人獨占整條劍道,站在一座獨木橋上,無路可讓。
至圣先師曾經(jīng)帶著禮圣,一起去劍氣長城勸過陳清都,但是勸阻無果。
陳清都只用兩句話就將兩位“書生”堵了回去。
“我們劍修未必要做最對的事情。”
“你們讀書人,記得信守承諾?!?/p>
龍君原本對于劍修淪為刑徒,就極為不滿,故而那場遠游,龍君就根本沒有想過活著返回劍氣長城。
他是準備以純粹劍修的身份,而不是什么劍氣長城的刑徒流民,龍君要用一種轟轟烈烈的方式,為自己的人生落下帷幕。
所以“身死”之后,對那座劍氣長城也好,對陳清都這位曾經(jīng)并肩作戰(zhàn)的老友也罷,龍君都已經(jīng)不虧欠半點。
龍君的本命飛劍,名為“大墟仙?!薄5巧揭灰?,加上登山之前,人間大地之上的前輩劍修,死無葬身之地,不計其數(shù),他龍君能夠以本命飛劍作為墳塋,已算幸事。
而觀照擁有一把更加特殊的本命飛劍。
一萬年之前的那兩三千年里,被遠古神靈針對最多的劍修,正是擁有一把本命飛劍“光陰長河”的觀照,甚至沒有之一。
所以觀照的修道路程,最為坎坷,兇險,為觀照護道的劍修,絡(luò)繹不絕,前赴后繼,光是遠古“地仙”劍修的隕落數(shù)量,就多達雙手之數(shù)。
至圣先師收起思緒,問道:“若是追本溯源呢,山有來龍水有源嘛?!?/p>
陳平安說道:“當年李先生與小暖樹說了個道理,雖然是旁聽,不過在那之后,我就一直記著。”
福祿街李希圣,曾經(jīng)去泥瓶巷找過陳平安。
當時陳平安是第一次遠游歸來,身邊多了青衣小童和粉裙女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