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老秀才的關門弟子,與上任觀主的小弟子,亦有一樁不淺的道緣。
這就很善了嘛。
玄都觀的上任觀主,元禾,道號“清源”,老道士第一次為入室弟子們正式傳道授業(yè),就是丟給那些孩子一本只有寥寥五千言的道祖著作。
而王孫只是看了“道可道非常道”的開篇六字,她就合上了書籍。
那年還只是在玄都觀擔任三都之一的老道士,頷首而笑。
讓她可以玩去了。
當時還扎兩羊角辮的小姑娘,便蹦蹦跳跳離開屋子,獨自玩耍去了。
只留下孫懷中在內(nèi)的同門師兄弟,一個個大眼瞪小眼,對驚為天人。
孫懷中事后問師姐,到底是怎么回事。
當時師姐的解釋是我又不認識字,師父丟給我一本書算咋回事。
孫懷中還就真信了,年少無知,年少無知啊。
確實,家鄉(xiāng)是那永州的師姐王孫,她家世代都是捕蛇人,不曾讀書識字,并不意外。
反觀孫懷中他們這撥大多出身不錯的修行胚子,別說認字,就是各脈道書都背了不少,比如最早公認修道資質最好的小師弟黃柑,不到十歲,早就熟讀整部道藏了。
孫懷中是多年之后,才知道真相,原來師姐就只是覺得剛認識沒多久的師弟“小孫”,年紀再小,可好歹是個修道之人,竟然能問出這種白癡問題,瞧著怪可憐的,她就隨便找了個蹩腳借口安慰他罷了。
反正在那些年里,師姐每次看到孫懷中,就都眼神格外“和善”,也從不冷著臉,多半是當個需要她可憐可憐的小傻子看待吧。
此后王孫的修行路,無比順遂,破境一事,勢如破竹。
完全就是碾壓同輩,一騎絕塵,都只能遠遠看著那個王孫的登高背影。
久而久之,玄都觀所有徽字輩的道士們,就都認命了,明擺著沒法比,那就不跟王孫比。
切磋道法,探討義理,誰都不找那個王孫。
王孫先是碾壓同輩,繼而是追上師輩,然后是徽字上邊的兩個輩分,其中不乏驚才絕艷的修道天才,結果都被王孫一一超越。
后世評價王孫的“總角聞道”一說,可不是開玩笑的。
作為修道資質僅次于王孫的小師弟黃柑,進入玄都觀之前,有那一句“當是天仙”讖語,反而是修行最為遲緩的一個。
至于孫懷中,在那段無憂無慮的修道歲月里,自認高不成低不就,也不算如何出類拔萃,既然有師姐王孫在,天才不天才的,都沒了意思,至于后來被說成是什么大器晚成,厚積薄發(fā),聽著也當是些罵人的話了。
玄都觀祖庭這邊,在那撥徽字輩道士成長起來之后,玄都觀作為天下道門劍仙一脈的執(zhí)牛耳者,其實在蘄州,是一處出了名與世無爭的“山上山”,幽居修道,不染紅塵,跟外界打交道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