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仙看了眼小弟子。
宋鉞立即與朱某人抱拳致禮。
林江仙說道:“先用心看拳。之后養(yǎng)傷的時候,多想想,弄清楚到底輸在哪里,自己想不明白的地方,就去跟古艷歌請教,三天之后,你再與趙鶴沖問拳一場,身份互換,你來模仿古艷歌的拳招。”
宋鉞乖巧道:“師父,曉得了?!?/p>
朱某人羨慕不已,自己就收不到這么懂事的弟子。
宋鉞最大的學武資質,就在“偷”。
如果說得好聽一點,就是模仿其他宗師的招式甚至是拳意。
林江仙說道:“下山之前,我曾讓你分別留心三種人,不曾學拳的凡俗夫子,剛剛學拳的煉體境外門弟子,拳法小成的煉氣境武夫,有無心得?”
宋鉞心虛道:“師父,看過了,很仔細看了,就是沒有琢磨出什么門道。”
林江仙說道:“凡俗夫子,整個人的身軀,肌肉僵硬,用拳法宗師的內(nèi)行話說,就是行走之時屬于‘硬撐’,因為俗子‘氣濁’,分不開清濁,故而氣息混沌一團,初學拳法的煉體境,再到煉氣境,濁氣轉清,日趨柔和,這與練氣士追求長生不朽,求個‘輕身’飛舉,有異曲同工之妙?!?/p>
何謂“家學”,口傳心授?這就是了。
見宋姑娘越聽越迷糊,朱某人最見不得好看女子受委屈,只得主動開口提醒道:“同理可得,林師真正希望你記住的感覺,是方才被古艷歌藏在你身上的半拳‘砸中’后的……癱軟過程。這種近乎極致的體態(tài)舒展,哪怕是被迫的,武夫如果能夠將其準確捕獲,然后不斷模仿,在跟人問拳之外,整個人都處于這種近乎天然的玄妙狀態(tài),就是一份不為人知的裨益,類似練氣士的返璞歸真,恐怕這也是古艷歌給你教拳的最大用意所在。
林江仙點點頭。
朱某人擰動手中折扇,“宋姑娘,此外還要留心林師所謂的‘混沌一團’,這可是一個大學問,大境界,至于具體學問所在,朱某人畢竟不是純粹武夫,說不上來,只知道林師指點拳法,從來都是有的放矢?!?/p>
宋鉞一邊仔細觀摩演武場那邊的問拳過程,一邊還得認真聆聽師尊教誨以及朱某人的提點。
演武場,四位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武學宗師。
接下來他們這場比較罕見的問拳,其實就是趙鶴沖護著宗學佺,古艷歌與戚夫人,既是同境宗師,又是多年好友,配合無間。
在幽州占據(jù)一座琵琶峰卻不開山立派的古艷歌,天下武道第八人,比兵解山的于勍高一個名次,真實年齡未知。
她與林江仙的二弟子戚花間,緣于一場江湖偶遇,她們是多年的閨中好友了,戚夫人每次出門遠游,都會專程去一趟琵琶峰。
趙鶴沖覺得朱前輩之所以會來鴉山做客,就是幫著古艷歌牽線搭橋,來與師父請教拳法,順便也能瞧見二師妹和小師妹。
戚花間是一名捉刀客,與那青神王朝的武夫戚鼓一樣的武學路數(shù),簡單來說,就是拳走極端,專殺練氣士。
所以經(jīng)常有人調(diào)侃戚鼓,你是不是那位戚夫人的遠房親戚。戚鼓也就跟著附和一句,我倒是想抱她的大腿啊。
好看的女子和好看的女子,如果走在一起,多半是減法。
可如果是加法,那就說明這兩位好看女子,才是真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