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金屑渡口客棧那邊,這撥相熟的劍仙們罵罵咧咧,相互拆臺,此刻,都像是參與祖師堂議事一般,規(guī)矩得很了。
尤其是那個蒲老兒,在山上是公認的“哪家小娃兒不講規(guī)矩,在老夫這邊缺了禮數(shù),就好好替你們爹娘師父教做人”。
此刻也沒有吊兒郎當,反而神色肅穆,方才跨過門檻之前,見著了屋內(nèi)幾個才是金丹境的晚輩劍修,老人主動抱拳。
宋高元出身扶搖洲鹿角宮,只要將來躋身上五境,就是毫無懸念的宮主人選。
一來宋高元是山上“仙材”出身,父母是一雙道侶,而且都是鹿角宮當代宗主的嫡傳,再者那位德高望重的蓉官祖師,一向?qū)λ胃咴顬槠髦亍?/p>
玄參來自金甲洲空靈派,師門祖山曇花峰,每逢雨后時節(jié),有那“神龍出洞云黃天紫”的美譽,師祖元清耀,仙人境,擁有一件仙兵品秩的青紫色書冊,名為《河岳英靈集》。
老祖戰(zhàn)死。是扶搖洲第一個戰(zhàn)死的本土仙人。
拜月山下印月溪,煉日峰上掃花館,兩山相鄰,曾是一洲精怪出身修士的心中圣地。
也是浩然天下除了中土鐵樹山之外,宗門祖師堂內(nèi)供奉客卿,妖族修士最多的一個。
在那場席卷一洲的慘烈戰(zhàn)事中,這些金甲洲本土妖族出身的譜牒修士,跟隨元清耀趕赴戰(zhàn)場,戰(zhàn)死大半。
這兩座頂尖宗門,都在戰(zhàn)事中毀于一旦,如今正在重建。
曹袞出身流霞洲方寸宗,以擅長煉制方寸物著稱于世,但是收徒要求高,譜牒修士數(shù)量極少。
山巔有枯石聳立,高出群峰,枯石崖壁之上,篆刻有相傳是白也親筆的兩個榜書大字,“補天”。
開山祖師在此開辟有一座書齋,長生齋,成為歷代宗主的私人道場,代代相傳。
上任宗主,是流霞洲僅次于青宮太保荊蒿的山上第二人,名次猶要在天隅洞天洞主之前。
之所以是上任,在于這位老宗主是極少數(shù)主動趕赴金甲洲戰(zhàn)場的大修士,返回宗門沒多久,就對外宣稱閉關(guān),實則兵解離世。
如今方寸宗已經(jīng)在扶搖洲籌建下宗,據(jù)說只是金丹境的曹袞,有希望憑借在異鄉(xiāng)積累下來的戰(zhàn)功,獲得中土文廟許可,破格擔任下宗之主。
但是這些,都算不得什么理由。
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這三位重返家鄉(xiāng)天下的年輕人,出身劍氣長城避暑行宮隱官一脈。
并且以隱官一脈劍修的身份,去過戰(zhàn)場。
這撥劍修當中,除去那些弟子輩分的少年少女們,其實是有高下之分的,比如其中公認戰(zhàn)功最大、曾經(jīng)親手做掉一頭玉璞境劍修妖族的謝松花,未必看得起戰(zhàn)功累積不如自己的宋聘,宋聘肯定看不起蒲禾,在劍氣長城跌過境的蒲禾,看不起不曾跌境、只會四處“摸魚”的司徒積玉,司徒積玉看不起只是年輕那會兒曾經(jīng)去過劍氣長城卻屁事沒干的于樾,于樾看不起那撥從未去過劍氣長城的,沒去過劍氣長城的老劍修,其中沒去過倒懸山的,就又看不起去過倒懸山卻不曾去過近在咫尺劍氣長城的……
道理?
道理都在劍氣長城的戰(zhàn)場上了。
廳堂內(nèi)擺放有兩排座椅,劍氣長城出身的劍修坐在一邊,沒去過的,坐在另外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