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俱蘆洲,劍修如云,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直沒有一位十四境大修士坐鎮(zhèn)山河。
婁藐卻知道被說成是黑白兩道扛把子的火龍真人,其實嘗試合道兩次都未成功了。
一次是在龍虎山天師府,長達數(shù)十年之久,看遍藏書,深究雷法,結(jié)果閉關(guān)片刻就出關(guān)。
還有一次是轉(zhuǎn)去兼修水法,“參道龍虎”,嘗試融合水火兩條道路,陰陽造化,可惜還是差了點火候。
所以這次火龍真人從蠻荒天下返回道場,婁藐還是不太看好,三教祖師散道的一場滂沱大雨,既然火龍真人未能合道,如今大雨停歇,就更加無法合道了。
但是在那趴地峰,老真人借來了一張蒲團,一壺酒。
所謂閉關(guān)合道,看似就是這么簡單。
比起其余飛升境圓滿修士的鄭重其事,小心翼翼,百般謀劃,力求畢其功于一役,火龍真人好像為人處世,收徒傳道,從來不走尋常道路。
只是其中兇險,卻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火龍真人在去拿來蒲團和坐地之時,便已經(jīng)“散道”一次,依舊不夠。
身為龍虎山外姓大天師,老真人舍了一身雷法不要,道法還給了天地。
再去起身去借一壺酒來飲酒,喝完一壺酒之時,便又無形“散道”一場。
光陰悠悠,自身辛苦修煉證道的水法,也與那只隨手拋向山外的酒壺一般,不要了。
原來火龍真人是將雷法和水法一并摒棄,孤注一擲,連跌兩境!
再單憑火法,連升三境,躋身十四,合道功成!
婁藐思量片刻,拄著手杖,返回自己道場,隔絕數(shù)重天地,準(zhǔn)備參加一場秘密議事了。(注,692章《水未落石未出》)
老人瞥了眼手杖頂部的玉蟬,神色淡然,有兩種寓意,時刻提醒自己,不必與白裳、姜尚真這些晚輩們作意氣之爭。
劫后余生,噤若寒蟬。
長久蟄伏,大鳴天下。
————
一男二女,走在如火如荼的大瀆沿岸。
身材瘦弱的少女,雙眼空洞無神,腰間佩刀。少女昵稱豆蔻。她既是武夫,更是劍修,托月山百劍仙之一,而且名次靠前。
本命飛劍名為“厲鬼”。
那男子神色木訥,好像身邊那位嬌艷女子的家仆長隨。
夜幕沉沉,山野行走,貌美女子依舊衣衫潔凈,一雙繡花鞋不染泥土,她小心翼翼說道:“青壤,再走幾步路,過了邊境線,可就是云巖國地界了。”
她道號仙藻,出自廣寒城雪霜部,廣寒城是大妖緋妃三座宗門之一,論輩分,仙藻可以喊緋妃一聲太上祖師爺,只是她哪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