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古板冷漠的少年咧嘴而笑,不過依舊含蓄無聲。
阿良感慨道:“天地者,萬物之逆旅。讀書人說話,就是有學(xué)問?!?/p>
林守一突然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阿良,陳平安讓你失望了嗎?”
斗笠漢子臉色如常,“拭目以待吧?!?/p>
————
夜幕深沉,后半夜的篝火旁,陳平安像往常那樣跟朱河負責(zé)輪流守夜,少年同時編織著草鞋。
朱河不知為何起身來到少年身邊,陳平安有些訝異,朱河伸手烤火,火光映照著男人粗獷的臉龐,男人轉(zhuǎn)頭笑問道:“你應(yīng)該找到那股氣了吧?氣若游龍,而且它不斷下沉,四處游走,對不對?”
陳平安點點頭,坐正身體,這正是他最疑惑不解的地方。
朱河沒有藏藏掖掖賣關(guān)子,慢慢解釋道:“這等于說你躋身了泥胚境,千萬別小看這第一道坎,能否習(xí)武,就看你生不生得出、找不找得到、管不管得住這一口氣。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炷香,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身體依然是不成氣候的泥塑菩薩,但只要有了這口氣,就算登堂入室,之后一切皆有希望,武道之巔的風(fēng)光再好,沒有這關(guān)鍵的一小步,就全是空談?!?/p>
朱河打量了一下少年,贊賞道:“你的身子骨打熬得不錯,嗯,是很不錯才對,一點不輸給那些藥罐子里浸泡長大的豪閥子弟。我不知道你經(jīng)歷過什么,但是大致可以確定,你如今已是泥胚境之后的武夫第二境,木胎境了。雖然不太說得通,為何你尚未真正讓那股氣機找到棲息修養(yǎng)的氣府竅穴,但你的體魄經(jīng)脈,的的確確屬于第二境的成就,不過遠未二境大成而已?!?/p>
陳平安屏氣凝神,認真凝聽這些千金難買的武學(xué)門道。
被李家老祖宗譽為“明師”的男人,繼續(xù)說道:“木胎境,這一層很有趣,成就高低,不靠天賦,不管根骨,就兩個字,吃苦。之前阿良跟你們解釋過大驪驛路,對吧?”
陳平安點頭問道:“這跟習(xí)武也有關(guān)系?”
朱河給溝壑添了一把柴禾,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言語,解釋那些原本云遮霧繞、晦澀難明習(xí)武關(guān)竅,笑道:“我們的人體經(jīng)脈,其實就像驛路,想要車馬通行,就只能一點點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有些人憊懶,吃不住苦,修出了羊腸小道,搭建了獨木橋,其實也能走,繼續(xù)往武道高處走,但是越往后,局限會越大,很簡單的道理,高手支招,如同兩國之爭,就看誰的兵馬馳援更快,哪怕你有千軍萬馬,但是道路狹窄難行,你如何順利調(diào)兵遣將?”
陳平安恍然大悟,“是這個道理!”
“所以這一層又叫開山境,最考驗水磨功夫,習(xí)武必須下死力氣,下苦功夫,以至于被眼高于頂?shù)木殮馐?,視為下等人的末流活計,就跟這一層有很大關(guān)系。因為武人在這一級臺階上,實在是容不得半點懈怠偷懶,就跟莊稼漢差不多,想要收成,就只能埋頭苦做。”
陳平安笑道:“我吃苦還行,不比別人差多少。”
朱河啞然,心想你陳平安如果才是“還行”的話,那我朱河該置身何地?
朱河臉色肅穆起來,“但是切記,在這一層境界,勤勤懇懇是好事,卻也不能滯留太久,道家為何推崇返璞歸真四個字?就在于先天一口真氣,隨著歲數(shù)增長,會逐漸流失,或是被天地之間的污穢之氣、陰煞之氣在內(nèi),諸多雜氣給混淆得渾濁不堪,這就像文人喜飲茶,他們種植茶樹,最忌雜木叢生,即是此理?!?/p>
“一般而言,在十六歲之前,最多十八歲之前,就要嘗試著突破進入第三境,水銀境,讓自己的氣血更加雄壯,如水銀凝稠,與此同時,你的身軀會愈發(fā)輕盈,同時骨骼卻愈發(fā)堅韌。人之氣血,如沙場武將麾下的士卒,需要一支虎狼之師,而不是那種草臺班子,繡花枕頭,這么說能理解嗎?”
腳上穿著草鞋的少年,又低頭看了眼手中正在編織的草鞋,赧顏道:“能理解。”
朱河忍俊不禁,低聲笑道:“第二境的大成之境,能夠讓你肌膚紋理精密,就像練氣士的法寶,篆刻上了符文寶箓,再加上經(jīng)脈開拓之后,武道的路子就越走越寬,至于第三境水銀鏡的巔峰,至關(guān)重要,需要渡過一劫,武學(xué)秘籍上往往稱之為‘泥菩薩過江’,具體細節(jié),本就玄之又玄,我不好多說,個人有個人的緣法,說不定我的經(jīng)驗之談,反而害你誤入歧途。”
陳平安一個字不漏地默默記下。
朱河沉聲道:“前三境為煉體,相對務(wù)實,之后三境則有些務(wù)虛,魂魄膽三事,循序漸進?!?/p>
然后朱河就陷入沉思,今日一戰(zhàn),受益匪淺,朱河需要將那些靈光乍現(xiàn)的思緒沉淀下來。
陳平安不敢打攪他,便開始消化朱河那些深入淺出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