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童們立刻分組行動。李虎、王睿、趙婉兒、周平一組。他們領(lǐng)到一根撬棍,一塊沉重的青石,和一塊可移動的支點木。
“快!把支點木挪遠點!”李虎迫不及待地指揮。
“等等。”王睿攔住他,“支點木挪遠,力臂是長了,但撬棍可能夠不著石頭。得先找準支點位置?!?/p>
“對?!壁w婉兒點頭,指著青石底部,“支點要墊在石頭下面邊緣?!?/p>
周平連忙將支點木塞到青石邊緣下方。
“我來按!”李虎搶著握住撬棍末端(力點),用力下壓。青石微微晃動,卻沒被撬起。
“不行太重了?!崩罨⒋瓪?。
“支點再往外挪一點。”王睿觀察著,“力臂還不夠長?!?/p>
周平將支點木向外挪了半寸。
“再試?!蓖躅5?。
李虎再次用力,青石被撬起一個小角度。
“動了動了!”趙婉兒拍手。
“還不夠高?!蓖躅0櫭?,“支點再挪?!?/p>
支點木又向外挪了半寸。這次,李虎稍一用力,青石便被輕松撬起一個明顯的角度。
“成功了!”四人歡呼。
其他組也陸續(xù)成功,工坊內(nèi)響起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和撬棍落地的“砰砰”聲。孩子們興奮地比較著誰的石頭大,誰用的力氣小,對杠桿的神奇力量驚嘆不已。
實踐完畢,林臻走到滑輪組前。
“杠桿可省力亦可變向。”他指著滑輪組,“此乃定滑輪動滑輪?!?/p>
他演示:將繩子繞過定滑輪,一端系上重物,另一端拉動。重物上升,但拉力方向改變。
“定滑輪不省力只改變方向?!绷终榈?。
他又將繩子繞過動滑輪,一端固定,另一端拉動。
拉動繩子,動滑輪帶著重物上升。
“動滑輪可省力約一半?!绷终榈?,“因重物由兩股繩子分擔(dān)。”
“那用兩個滑輪呢?!蓖躅C翡J地問。
“可組合。”林臻將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繩子依次繞過。拉動繩子,重物輕松上升。
“哇!更省力了!”學(xué)童們驚嘆。
“滑輪組繩股數(shù)越多越省力?!绷终榭偨Y(jié),“然繩越長拉動距離越遠?!?/p>
“省力費距離?!蓖躅A⒖填I(lǐng)悟。
“善?!绷终橘澰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