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城不僅以漕運繁華著稱,更是天下文脈所鐘之地。
前朝于此設江南貢院,歷來才子輩出,文風鼎盛。
慕容嫣深知文治之重,尤其重視科舉取士,欲打破門閥壟斷,廣納寒門英才。
恰逢廣陵三年一度的“文華會”,乃江南士林一大盛事,才子云集,論文賦詩,盛況空前。慕容嫣決定親臨會場,一為彰顯朝廷重文之心,二也可親自考察江南學子風采。
文華會設于城南瞻園,亭臺樓閣,曲水流觴,極盡雅致。
這一日,慕容嫣的選擇令林臻都有些意外。她并未選擇便于行動的常服,而是再次穿上了那身明黃緙絲九龍四鳳朝服,戴上了九龍四鳳冠。
“陛下,今日文會,并非正式朝典,何以……”林臻略有不解。這身衣物沉重非凡,于輕松雅集頗為不便。
慕容嫣正由宮女整理著那長達兩丈、繡著萬里江山圖的云錦拖尾,聞言微微一笑,透過搖曳的玉旒看向林臻:“夫君可知,為何朕平定天下后,首要之事便是重開科舉?”
林臻沉吟片刻:“為打破世家壟斷,廣納賢才,穩(wěn)固國本?!?/p>
“不錯?!蹦饺萱填h首,“但更深一層,朕要讓天下人知道,無論出身寒微還是高貴,只要有真才實學,皆可立于這朝堂之上,為朕效力,為這江山社稷盡責。今日文華會,江南才俊匯聚,朕若輕裝簡從,雖顯親民,卻不足以彰顯朝廷對此事的極度重視,不足以體現‘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至高榮光?!?/p>
她頓了頓,語氣沉凝:“朕今日,便要以這身帝王衣冠,這繡著萬里江山的拖尾,親臨文會。讓那些寒窗苦讀的學子親眼看見,他們追求的功名頂點,朕所能給予的認可與榮耀,究竟是何等模樣。這本身,便是最有力的激勵與號召。”
林臻聞言,眼中閃過欽佩之色:“嫣兒深謀遠慮,是朕思慮不周了?!?/p>
于是,帝后儀仗再次出行,目的地瞻園。
當慕容嫣身著極致隆重的帝王冠服,在那兩丈長的華麗拖尾的簇擁下,出現在瞻園門口時,所有等候的官員、士子、名流皆被這前所未有的隆重場面所震撼,紛紛跪伏于地,山呼萬歲。
許多寒門學子更是激動得熱淚盈眶,他們何曾想過,有生之年能如此近距離地覲見天顏,而且是身著最隆重朝服的天子!
慕容嫣并未直接進入主會場,而是示意眾人平身,緩步走向園中最大的湖泊——碧波池畔的露天會場。
那巨大的拖尾需要八名宮女精心托捧,在青石板路和草坪上緩緩移動,江山圖卷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與周圍的書香墨韻形成一種奇特的、令人敬畏的交融。
會場早已布置妥當,案幾陳列,筆墨紙硯俱全。慕容嫣于主位就坐,那拖尾便在她身后如孔雀開屏般鋪展開來,成為最威嚴震撼的背景。林臻坐于其側稍下的位置。
文會開始,首先是學子代表獻上頌揚盛世、表達抱負的詩詞文章。慕容嫣聽得極為認真,不時微微頷首,遇到精妙之處,甚至會透過玉旒,與身旁的林臻低語幾句。
林臻于文辭一道亦是大家,每每能給出精當的點評,帝后二人低聲交談,氣氛莊重而不失融洽。
隨后是自由論辯環(huán)節(jié),議題涉及經史子集、時政策論。
江南才子果然名不虛傳,引經據典,唇槍舌劍,觀點碰撞,精彩紛呈。
慕容嫣大多時間靜靜聆聽,目光掃過一個個慷慨激昂或沉思縝密的年輕面孔,仿佛在審視著她未來王朝的基石。
期間,發(fā)生了一件趣事。
一位來自徽州的寒門學子,姓寒名澈,字明之,于論辯中觀點新穎,言辭犀利,駁得幾位世族子弟面紅耳赤。
但其人性情耿直,說到激動處,竟情不自禁地站起身來,向前走了幾步,想要更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他這一動,恰好靠近了慕容嫣御座之前那鋪展的巨大拖尾。
一旁侍立的太監(jiān)臉色微變,正要出聲呵斥提醒——御前失儀,且近乎御物,可是大不敬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