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林曉提前下令把射擊距離卡在500米區(qū)間,他早在
800米外就扣動扳機了。
林曉這般指揮可不是瞎琢磨——小鬼子手里的三八大蓋有效射程撐死
400米,而特戰(zhàn)隊的自動步槍、火力排的機槍,射程都遠超這個數(shù)。
把戰(zhàn)線拉到
400米開外,完全是照著后世印巴沖突里的超視距空戰(zhàn)套路來的。
什么是超視距?就是我能把你看得一清二楚,子彈也能精準糊你臉上。
可你連我人影都瞅不見,更別說還手了。
2025年5月巴鐵軍方靠著霹靂
15空空導彈的射程優(yōu)勢,再配上預警機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超遠探測距離,愣是在
190公里外就把阿三國的戰(zhàn)機挨個點名。
連那號稱“歐洲之星”的三架陣風戰(zhàn)斗機,都成了空中的碎鐵疙瘩。
價值26億美元一架的陣風戰(zhàn)機,被打成了26美元一斤的廢品。
說到底,后世打仗講究的就是“三先”:先敵發(fā)現(xiàn)、先敵開火、先敵命中。
只要能在敵人摸不著、打不到的地方動手,那就是降維打擊的代差優(yōu)勢。
子彈管夠的話,來十倍、百倍的敵人又如何,不過是白送人頭而已。
這會兒林曉使的,就是這招殺手锏戰(zhàn)術。
“砰!”王喜奎的
98k率先撕裂空氣,子彈精準洞穿最前頭鬼子的鋼盔,血花混著腦漿迸濺而出。
幾乎同一瞬間,“咚咚咚——”魏和尚猛地按下加特林扳機,三聯(lián)裝槍管瘋轉著噴出火舌,鋼芯重尖子彈如流星群般傾瀉,瞬間在敵群中犁出一條血肉胡同。
“噠噠噠!”虎子的
scar突擊步槍、火力排戰(zhàn)士手中的
81式自動步槍緊接著炸響,密集的彈雨壓得鬼子們抬不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