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哪兒是“一點點”,分明是“億點點”。
老李張口就要十萬斤糧食、十萬發(fā)步槍子彈,比上回閻長官嘉獎的五萬大洋、五百條快槍還實惠。
不過楚云飛到底家底厚,在李云龍一通“忽悠”下,最后咬著牙應了下來。
說實在的,這些物資在老李眼里是天價,在楚云飛這兒卻不過是九牛一毛。
五千人的部隊,對外宣稱跟小鬼子干了一仗,申請補充點消耗就結了,正好能拿即將到來的大孤鎮(zhèn)之戰(zhàn)做文章。
···
三日后,大孤鎮(zhèn)外,一隊身著晉綏軍藍色軍裝、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兵正揮鞭狂奔,人人手里提著騎槍或馬刀。
大孤鎮(zhèn)城墻上,一隊偽軍戰(zhàn)戰(zhàn)兢兢望著三四百米外這群氣焰囂張的騎兵,大氣都不敢喘。
騎兵果然有氣勢——不過百來匹軍馬狂奔起來,竟似千軍萬馬壓境。
大孤鎮(zhèn)的偽軍哪兒見過這陣仗?只能縮在城墻根兒下抖如篩糠。
這時,一匹通體烏黑發(fā)亮、筋骨粗大、四肢修長的高頭大馬沖在最前頭
——那蒙古馬與之相比,簡直像個矮腳弟弟。這正是小鬼子精心培育的東洋馬。
馬上騎士約莫三十多歲,中等身材,一臉滄桑卻掩不住彪悍之氣。
最惹眼的是他的光頭和滿臉絡腮胡子,既有軍人的鐵血煞氣,又帶幾分江湖豪俠的不羈。
此人正是獨立團騎兵連連長孫德勝,此刻正帶著他的騎兵連喬裝成晉綏軍,來大孤鎮(zhèn)“打秋風”。
孫德勝鷹隼般的目光掃過城墻——如今小鬼子學精了,明處鮮少露頭。
盡把二鬼子偽軍推到前頭當人肉盾牌,順便讓他們跟龍國軍隊“打交道”。
孫德勝扯開粗嗓門大吼:“城樓上的聽著!咱是晉綏軍
358團騎兵連的!”
“最近上峰軍餉總拖欠,弟兄們手頭緊得慌,實在沒轍了!”
“都是鄰居一場,來你們這兒借點糧餉應應急?!?/p>
“再說防區(qū)挨著,日后有個風吹草動也好相互支應,是吧?”
甭說,孫德勝到底是西北軍龐炳勛麾下帶出來的警衛(wèi)員和騎兵高手。
這一手“化緣”的功夫,把當年西北軍不靠軍餉、四處“打秋風”卻活得滋潤的派頭,演繹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