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興辦報紙、雜志,建立大明皇家報社、出版社,對這件事大肆宣揚。
宣揚出去的自然是日本殺使者在前,大明出兵報復在后,殺得日本人膽寒,活捉他們南北朝天皇。
如此也能振奮人心,提升民族自信力。
而與被活捉的天皇一起送來的,還有日本的投降國書,以及各地大名的腦袋。
平安京一戰(zhàn),日軍當場死了三萬多人,明軍一路追擊,又殺了數(shù)萬之眾,殺得整個日本的武士階級為之一空。
戰(zhàn)后家家戶戶掛素縞,哀嚎傳遍整個日本。
這一戰(zhàn),日本人也終于見識到了他們與大明之間的差距,那已經不是人力所能抗衡。
殘存下來的各地大名、世家家督,紛紛上書請求投降。
言語當中對大明極盡諂媚,把罪責都推給南朝懷良親王以及號召各路諸侯提刀上洛的土岐氏。
日本民族的極端矛盾性在這一刻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遇到比他們弱小的,就殘暴至極。
遇到比他們強大的,就奴顏婢膝。
以前大明剛剛推翻了暴元,正處于衰弱階段,無力征討日本。
他們便放縱倭寇襲擾東南沿海,殺大明使者,上書譏諷大明。
如今大明恢復了國力,還莫名其妙地比以前強大不知道多少倍。
他們才終于認識到了這個嶄新的漢人王朝的強大,低下了高傲的頭顱,做起了謙卑的奴仆。
老朱迅速通過短波電臺給了艦隊指示。
為首的那幾個大家族清除干凈,讓足利幕府重新組織起地方官府以及一批維持秩序的軍隊,然后征召勞役,前往石見國挖銀子去。
明軍于難波京、平安京駐軍,之后大明會遷徙人口前往九州島,把九州島、對馬島等地正式納入大明的版圖。
同時東海艦隊也要常在九州與大明東南沿海一帶巡航,清剿殘余倭寇。
廖權留在了平安京,吳良則將兩個天皇以及一桿戰(zhàn)犯和其余殺害明使的兇手押解至南京受審。
五日后。
后龜山天皇與后小松天皇被送到了南京。
大理寺主持審問,以主動挑起戰(zhàn)事為由,對他們宣判死刑。
消息傳到周邊各國。
高麗、越南,緬甸等國家感覺天都塌了。
特別是高麗。
公元1382年的時候,正處于高麗王朝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