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錢開學校,有現成的教材和科學知識,這個時間將會大大縮短。比我國后世49年發(fā)展教育,一直到2000年后,才完成了全面教育普及會好得多。
再加上大明的人口沒有后世那么多,需要的全民掃盲工作量也沒有那么大??赡懿恍枰迨辏曜笥?,應該就可以完成現代化教育。
只是萬事開頭難,眼下也只能一步步走。
除了關心教育之外,朱標還多次親臨各工廠指導工作,主要在于要多培養(yǎng)技術熟練的工人,嚴格保證質量等等。
現在大明也算是走上了正軌,初期的困難時期已經過去。
前三年皇莊培養(yǎng)了一批熟練的現代農業(yè)技術從事人員、畜牧業(yè)從事人員、獸醫(yī)、技術工人、產業(yè)工人,為大明的建設打下基礎。
如今也到了收獲的時候。
雖然這些人依舊不多,可足以慢慢發(fā)展壯大,等再過幾年,建立一個初步工業(yè)規(guī)模,完成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應該不算難事。
而九月份派遣了第一批畢業(yè)學生去各地開設新學校之后。
朱標又于十月份前往蘇州東海海軍基地,看看大明第一支海軍的情況。
如今海軍可以說如日中天,隨著東海艦隊一舉掃平日本,在國內聲勢浩大了起來。
鐵甲艦下餃子一樣,又組建了南海艦隊。
朱標勉勵了一番東海艦隊,在十一月份又去了趟池州視察當地建設的一個小型煉鋼廠,以及新修的鐵路情況。
直到洪武十六年年底,朱標才停下了忙碌了一年的生活,從太平府趕回來。
有了修第一條鐵路的經驗,朝廷撥款開始修第二條、第三條。
與后世直接修長鐵路不同,大明的修鐵路方式是先把南方各州府連通起來,就近原則。
而且都是短程鐵路,以南京為中心形成一個東南沿海鐵路網。
之所以這樣也沒辦法。
一來他們還沒有技術在長江上造大橋過鐵路。
二來南方是經濟農業(yè)中心,出??谝苍谀戏?,因此先在南方修鐵路,也是為了運送原材料方便。
比如南方已經改稻為桑,種各種經濟作物,甜菜甘蔗之類可以迅速運到南京的制糖工廠,通過機器制造成糖果。
國情不同,發(fā)展的方向與方式自然也不同嘛。
但不管怎么樣。
今年大明的發(fā)展如火如荼,步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未來前途自然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