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了現(xiàn)在,老朱有槍炮,才不給你設立土司呢。
直接歸流。
在當?shù)卦O置官府,由官府統(tǒng)一管理,編入戶籍,就地發(fā)身份證。
要是不服。
那也簡單。
打到服為止。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內政治理工作全在朱標一個人身上,讓他忙得團團轉。
三月份,朱標前往蘇州杭州常州等地,推行改稻為桑政策,積極發(fā)展經濟作物,鼓勵百姓多耕作土地。
四月份,朱標又去各地工廠視察,特別是武安鋼鐵廠,機器問題解決后,這里每月產鋼能達到十多萬噸,堪比后世一個超小型鋼鐵廠。
五月份,朱標前往東南沿海各市舶司,視察各港口的貿易吞吐量,發(fā)表講話說要多與其它國家做生意,也會派遣艦隊使者,前往西洋各國,與其它國家多做交流。
六月份的時候,大明
大明如火如荼
這還是因為去年高爐煉鐵的速度太慢了,朱云峰已經從現(xiàn)代搞了很多制氧設備,但高爐煉鐵再怎么設備齊全,一爐也得五六個小時。
而電弧爐煉鋼則只需要兩個小時。
另外還得建立焦炭煉制廠,煉鐵廠,搭建無數(shù)個高爐,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否則光靠朱云峰運來的三百多個小型電弧爐,以每臺每兩個小時可以煉制五到八噸鋼來算。一天哪怕只開工16個小時,一年煉制四五百萬噸也是輕輕松松。
不過隨著焦炭和鐵的產量提升,鋼的產量也會迅速增多。
今年預計年產鋼至少三百萬噸以上。
朝廷再建立了幾個鋼制品加工廠,從現(xiàn)代購買了大量工具,包括簡易加工車床,用于制造農具、廚具,在全國各地建立供銷社賣給農民。
除此之外,還有糖廠、罐頭廠、食品加工廠、玻璃制品廠等等,基本上依靠現(xiàn)代科技,大明的建設能達到二戰(zhàn)前后的水平。
當然。
還是那句話。
由于沒有全面鋪開。
沒有自己的基礎工業(yè)能力,無法造設備,就只能從現(xiàn)代購置設備。
而從現(xiàn)代購置設備的弊端就是量小,而且設備沒有檢修的能力,一旦壞了也很麻煩。
因而包括糖制品、罐頭制品、玻璃制品等等,都還只是一兩個工廠,產量很低,只供應給權貴與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