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車把式也在精心喂馬,從山里運木頭是要靠馬拉爬犁的,人力很難拖動。
還有其他的火爐子,鐵皮煙囪,王鐵匠已經(jīng)做好了幾套。
爐子是用汽油桶做的,王鐵匠把汽油桶的底部切開,安裝一個爐門,側(cè)面再開一個孔,接上一截鐵皮煙囪。
一個簡單實用的火爐便做好了。
等巡山隊把房子蓋好,只需要給火爐子接上鐵皮煙囪,穿過屋頂伸向室外,就能保證房子里的溫度。
反正林子里有的是木頭,隨便燒。
其實對于伐木隊來說,吃和住不算啥大問題。
真正困難的是山里寒冷刺骨的低溫,隨隨便便就是零下二三十度。
伐木工長期在這種環(huán)境干活,手腳非常容易凍傷。
而且山里地形又復(fù)雜,有的地方積雪可能沒過膝蓋,每往前走一步都是對體力的考驗。
一根普通的原木,水分充足,如果直徑30公分,長五六米,重量就已經(jīng)有幾百公斤了。
好多時候這種原木要想運下山,第一段路程是要靠人力生扛,用木杠繩子,抬著走。
他們需要在崎嶇的地形搬運木材,一個配合不好就非常容易受傷。
再有就是用大鋸的時候,需要兩個人配合,長時間的重復(fù)拉鋸動作,一天下來,腰疼胳膊疼。
剛開始的幾天是最難受的,全身都疼!
等習(xí)慣了一兩個星期后才能好點兒。
就算是比較輕松的修整樹枝的活,也要整天揮舞著斧頭砍砍砍。
當(dāng)然這個活比較適合王焱。
東北的冬天,白天是很短的,所以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來,從營地出發(fā)。
這樣可以趁著天亮多干一點,否則一天也干不出多少活。
這也是為啥陳志國他們幾個嚷嚷著要進(jìn)山,吳遠(yuǎn)最后答應(yīng)了的原因。
他也非常想讓這些知青體驗一下東北倒套子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