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浹背的崇禎
巧合,還是說,李暄真看透了大明的弊端,未來?
假若李暄真的已經(jīng)看透,那他行為舉止如此古怪就說得通了,他或許是為了引起自己的重視,才舍命采取了如此極端的方式!他沒準已經(jīng)做好了,若是不能說服自己改革,就給兩百年后的大明陪葬的準備。
朱元璋想到這里用力搖了搖腦袋,李暄不過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罷了,哪能有這么大的本事?劉伯溫活過來,只怕都沒這么厲害。
巧合,肯定是巧合!
朱元璋是這樣想的,但回憶起李暄痛罵黃子澄,齊泰,說八股取士會致使大明文臣不堪一用的事,還是忍不住去問:
“齊泰,黃子澄,這兩人你認不認識?”
“他們兩個?”崇禎不假思索地回答:“孫兒自然認識。”
朱元璋皺眉,“這兩人死了也有兩百余年,你怎么這么快就能記起來?”
“誰能不認識他們兩啊,若非是他們……額……”崇禎“成祖”這兩個字就要脫口而出,不過猛然涌起了強烈的危機感,不對!要是讓太祖知道了成祖后來會“清君側(cè)”,一氣之下直接回去把成祖打死,那他怎么辦?于是連忙收聲,心虛地改口道:“我大明也不至于遭逢大難!”
朱元璋察覺到了崇禎的反應(yīng)有些微妙,但此時注意力恰好集中在了黃子澄與齊泰的身上,便沒有去深究,追問道:“大難?他們兩個都做什么了?”
崇禎當(dāng)皇帝這么久,
汗流浹背的崇禎
太祖現(xiàn)在每天都能來自己這,自己這點小伎倆能瞞多久?
輕輕搖了搖頭,崇禎決定不去管那些。
反正,自己可沒說謊,最后挨打的只會是成祖。
朱元璋對朱允炆滿意的同時再次思考起了李暄的事情。
黃子澄齊泰他們未來做的事,與李暄說的不謀而合。
這足以說明,李暄對八股取士的看法有一定道理。
難道自己真的錯了?
朱元璋記得李暄說過,八股取士會導(dǎo)致朝中官員只會紙上談兵,遇見大事就手足無措。
原先根本就不信,可如今再去仔細想,便不得不信了。
女真諸部即便整合到一起,人口也不過百萬之?dāng)?shù),朝中文武但凡能有幾個可堪重用之輩,也不至于被打到幾乎要亡國。
得到了讓自己滿意的答案,朱元璋心情好了一些,語氣沒有最開始那么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