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姐夫如此信任自己,鄒建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這時,一旁的鄒水根開口道:“既然你也同意了,那就太好了。我看吶,明天就是個好日子,是個大吉大利的黃道吉日。連坤,你明天記得叫上泥水匠師傅們,然后和建民一塊去實地勘察一下,先弄好房子的放樣。這樣一來,建房工程就能順利展開啦!”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鄒連坤面帶微笑地說道:“我呀是這么個想法,這木匠活呢,我想著請小舅子建民來幫忙干,您覺得咋樣?”他目光殷切地看著對方,期待著得到回應。
鄒水根聽后連連點頭,表示贊同:“嘿喲,我其實跟你想到一塊去啦!那建民啊,你明天一早就過去給連坤幫幫忙做木匠活唄!”
鄒建民爽快地應道:“行嘞!沒問題!”
這時,鄒連坤熱情地邀請道:“建民,明天早上你可得來我家里吃早飯哈!”
鄒建民笑著回答:“好嘞,知道啦!那我這會先回去拾掇拾掇工具,明天一早準到你家。”說完便轉過身,邁著輕快的步子往自家走去。
鄒水根見狀趕忙喊道:“建民啊,要不今晚就在我這吃晚飯得了!”
然而鄒建民頭也不回地邊走邊擺手說道:“不用啦,叔,我還是先回去咯!”
眼見鄒建民漸行漸遠,鄒連坤轉頭對著自己的老丈人說道:“伯吶,我也不在您這兒吃晚飯啦,我得趕回家去,請幾位泥水匠師傅明天來家里干活呢!”說完,他向老丈人揮揮手,也匆匆離去。
鄒水根看著面前的人,微微點了點頭說道:“好吧!既然如此,那你就趕緊回家去好好安排一下吧。”他的語氣平靜而溫和。
鄒連坤轉身走到院子里拖著那輛有些破舊但卻被擦拭得干干凈凈的單車。向大馬路走去,到了馬路,他跨上單車,用力一蹬踏板,車子便緩緩向前駛去。車輪壓過地面發(fā)出輕微的嘎吱聲,仿佛在訴說著歸家的急切心情。隨著距離逐漸拉長,鄒連坤的身影也越來越小,最終消失在了道路盡頭。
與此同時,鄒建民正忙碌地在家中收拾著自己的木工工具。他將各種錘子、鋸子和刨子等一一擺放整齊,然后小心翼翼地裝進那個已經略顯磨損的工具箱里。完成這一切之后,他又仔細檢查了一遍,確保沒有遺漏任何東西,才心滿意足地把工具箱穩(wěn)穩(wěn)當當地掛在自行車后座上方。這樣一來,明天工作時就能順手拿到需要使用的工具了。
就在這時,廚房里傳來了一陣清脆的呼喊聲:“鄒建民,飯菜都做好啦,可以過來吃飯咯!”原來是汪美芳在呼喚丈夫。
聽到聲音后的鄒建民心領神會地應道:“好嘞!我這就來?!闭f完,他放下手中還未歸置完畢的物件,快步走向廚房。
此時的汪美芳剛剛從熱氣騰騰的廚房里走出來,額頭上掛著幾顆晶瑩剔透的汗珠。她看到鄒建民走進來,微笑著遞給他一塊干凈的毛巾讓他擦擦汗。
汪美芳先給坐在一旁的奶奶盛好滿滿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并細心地夾上一些老人平日里最愛吃的菜肴,然后輕輕端起飯碗走進奶奶的房間。她坐在床邊,耐心地一勺一勺喂著奶奶吃飯。奶奶雖然年事已高,但精神還算不錯,每當汪美芳把食物送到嘴邊時,都會露出慈祥的笑容表示感謝。
等到奶奶吃飽喝足之后,汪美芳才重新回到餐桌旁坐下開始享用自己的晚餐。她一邊吃著飯,一邊與家人閑聊家常,氣氛融洽而溫馨。不得不說,汪美芳確實是個十分孝順的兒媳婦,對待公婆如同親生父母一般關懷備至。
只可惜有一點始終讓她感到有些難為情——無論如何努力嘗試,她就是沒辦法開口稱呼公公婆婆一聲爸媽。盡管心里早已把他們當作最親近的長輩看待,但每次話到嘴邊總是又硬生生咽了回去?;蛟S對于汪美芳來說,要真正跨越這個心理障礙還需要更多時間和勇氣吧。
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灑在村莊的小道上,宛如一層金色的薄紗。鄒建民和汪美芳手牽著手,漫步在村子里。晚飯后的散步時光總是那么愜意,兩人有說有笑地繞著村子轉了一圈后,才緩緩走回家中。
一進門,汪美芳就徑直走進廚房忙碌起來。不一會兒,她便熟練地打好了洗臉和洗腳用的熱水,并將它們穩(wěn)穩(wěn)當當地端進了房間。
這對恩愛的夫妻一直以來都共用一條毛巾、同一盆水來洗漱。鄒建民常開玩笑地說,他和汪美芳簡直就是天仙配,雖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彼此間深厚的感情讓日子充滿了甜蜜與溫馨。即使偶爾會面臨一些困難和艱辛,可他們總能相互扶持,共同度過難關,依然覺得無比快樂和幸福。
次日清晨,天還未完全亮透,鄒建民便早早起床,騎上單車上路前往虹橋大姐鄒國英的家。一路上,微風輕拂著他的臉龐,帶來絲絲涼意。
而此時勤勞的大姐起得很早,精心準備好了豐盛的早餐。當她遠遠望見弟弟鄒建民的身影時,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連忙迎上前去招呼道:“老建古,你來啦!快進屋來吃早飯喲!”
與此同時,鄒連坤也沒閑著,他已經成功邀請到了幾位泥水匠師傅和粗工朋友們前來幫忙。眾人圍坐在餐桌旁,桌上擺放著熱氣騰騰的番薯粥、香氣撲鼻的炒大豆、咸香可口的梅干菜豆腐干以及酸甜開胃的酸蘿卜條等幾樣小菜。
這些可都是鄒建民從小吃到大的美味佳肴啊!他一看到這些熟悉的食物,便迫不及待地盛起一碗番薯粥,大口大口地喝了起來。那香甜軟糯的口感讓他欲罷不能,不知不覺間,他已經喝下了整整三碗,肚子被填得滿滿的,感覺十分滿足。
吃完早飯后,鄒建民稍作休息,便與泥水匠一同來到了新房的地基處。他們先是仔細地進行定位打樁,并拉起了筆直的線條,然后用石灰沿著線條勾勒出清晰的輪廓。
一切準備就緒后,大家便開始動手挖掘墻角溝。只見他們手持鐵鍬,用力地鏟向土地,一下又一下,汗水漸漸浸濕了他們的額頭,但誰都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
與此同時,建房所需的杉木在前幾天鄒連坤就請人從山上砍伐下來了。不過,這些杉木還尚未削皮處理,需要進一步加工才能使用。這時,鄒建民拿起早已準備好的鋸子,走到一堆杉木旁,熟練地開始裁料工作。由于他昨天就將木工工具整理妥當,而且把鋸條打磨得異常鋒利,因此鋸起這新鮮的杉木來顯得格外輕松。
正在一旁忙碌方經顯看到鄒建民如此嫻熟的操作,不禁贊嘆道:“哎呀呀,西山老師傅這鋸子弄得真是不錯啊,瞧你鋸起來毫不費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