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
自打席卷容寶齋以后,絲毫也不知自己給兩位主任添了多少堵的寧衛(wèi)民,開始了新的生活。
首先,為了妥善安置弄到手的寶貝。
他馬上大刀闊斧開始實施清倉處理。
親手做的那幾個魚缸,除了一個送給了隔壁的米家姐兒倆以外。
其他的全和那些新孵化的兩窩小魚兒一起,以一百二十元的揮淚價兒甩給了古四兒。
但這筆錢,寧衛(wèi)民也沒能踏實揣進兜里去。
除了請老爺子前門樓子底下又吃了一頓“老鄭興”,王府井的“清華園”洗了幾回盆塘。
又買了點“五芳齋”流油的大包子、南味兒熏魚,以及“全素劉”的素什錦、素雞以外。
剩下的錢,他全都用來換了三個大樟木箱子,以作為這些名家名作的臨時居所。
至于那些用于給魚缸加溫的大燈泡子,倒是真的發(fā)揮余熱,管了大用了。
寧衛(wèi)民用來把屋里里里外外,犄角旮旯都烤了一遍。
青苔沒了,蘑菇也去了,總算成功去潮除濕。
于此同時,他每天也沒忘了按照師父的吩咐趟鬼市繼續(xù)淘寶。
他買東西完全是按照老爺子教的“打炮錘”的法子。
這攤看看,那攤看看,以“多選擇,勤跑道,少出錢,買精貨,少買貨”為目標。
非遇極可注目的貨物,絕不留連,絕不徐徐講價。
只給“一口價”,回頭便走,訣竅是以多為勝。
只可惜有些事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啊。
在買東西的過程里,寧衛(wèi)民就明顯感到了自己專業(yè)知識上的匱乏。
倆禮拜,他花了一百多,居然全教學(xué)費了。
除了一個眼下還不怎么值錢的紫檀木雕筆筒兒,換來的全是“假大名頭”。
只要是瓷器,幾乎都是民國仿,就沒有一樣?xùn)|西是對的。
那肯定是沒少挨老爺子擠兌啊。
說真的,寧衛(wèi)民都有點喪失信心了。
他覺得自己在這年頭都買不著真玩意,實在背得有點忒厲害了。
至于老爺子所說的“不冤不樂”,他是真沒有體會到。
雖然明知道多年后,這些失敗興許真會變成連他自己都不介意的笑話。
但那還需要修煉,是一種時間帶來的境界。
好在吃一塹長一智這話不假,知識方面他確實有所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