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靜當即來了興致,覺得電話里聊得不痛快,索性把她約了出來。
一整個下午,她們都在聊這事。
付迦宜這才得知,旁靜因為和老板理念不合,前不久從原公司離職了,打算帶團隊出來單干。
在這行混跡多年,旁靜積攢了一定資源,如今缺個合伙人管理技術(shù)層面,付迦宜是最佳人選。之所以聯(lián)系她,無非是看中她的能力,想試著拉攏,只是沒想到她也有這方面的打算。
也是誤打誤撞的巧合,兩人聊得還算投機,一拍即合。
付迦宜一直很看好醫(yī)療行業(yè),入行之前比對過數(shù)據(jù),百分之六十的研發(fā)工作被劃分給研究院和龍頭企業(yè),剩下的是塊肥肉,誰吃到嘴里算誰的。
她和旁靜都是有野心的人,能走到一起也不足為奇。
整個上半年,付迦宜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事業(yè)上面。
公司成立初期,很多事需要親力親為,她和旁靜沒少操心,好不容易把步調(diào)挪到了正軌。
盛夏來臨前,旁靜從一家外企的同行手里搶到一個大單子。
開慶功宴當晚,付迦宜把她從酒桌上拉出來,實話實說:“抗腫瘤免疫領(lǐng)域是個難題,我不怎么在行,如果真要開啟這項目,還是需要前輩坐鎮(zhèn),這樣更穩(wěn)妥一點?!?/p>
旁靜說:“你有邀請的人選嗎?”
“有是有,但是不太好辦。”
周末,付迦宜去了趟城郊,已經(jīng)做好了三顧茅廬的準備。
程知闕正好沒什么事,便開車送她過去。
路上,付迦宜聊起等會要見的這位前輩,大致捋一遍對方的豐功偉績。
等她講完,程知闕打起預(yù)防針:“你這一趟八成是白跑了。”
付迦宜怔然,問他為什么。
“越是這種人越難請出山。榮華和成就什么都有了,他還住在這么偏僻的地方,你說是為什么?”
那天付迦宜果真沒見到本尊。
躊躇過后,旁靜勸她放棄,與其死守不如另謀出路,趁現(xiàn)在換人選還來得及。
付迦宜不大信這個邪,又主動聯(lián)系對方幾次,電話都是拒接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