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是一句感嘆的話,卻聽到旁邊有一四十來歲的儒生模樣之人跟著附和道:
“豈止是不成氣候,名門望族的名聲都是被這群敗類敗壞的!”
兩人相視一眼,都覺得對方面善,又聊了幾句,發(fā)現(xiàn)雙方之間言語頗為投契,沒一會兒,就有一種找到知己的感覺。
兩人互道了姓名,這儒生模樣的人還是個舉人,名為申啟賢,竟然是平州知州的女婿。
這申啟賢并不因宋誠功名不如自己,年紀不如自己就輕視于他,反而因為兩人想法的多處趨同而對宋誠贊賞不已。
宋誠也是十分認可申啟賢的想法,且由于福緣折損一事,他現(xiàn)在對于身外之物不是很在乎,即便面對對方這樣的大人物,也顯得舉止有度,不卑不亢,氣質(zhì)沉穩(wěn)。
申啟賢見此,更是對宋誠高看一眼,邀請他一起找個酒樓閑聊。
宋誠欣然應(yīng)下,申啟賢見宋誠身邊的驢根不用牽繩,就老老實實的馱著四個筐跟著行走,有些驚奇:
“言厚,你這驢子還是個有靈性的,不像是一般家畜?!?/p>
宋誠道:“身負冤案,靈性自生?!?/p>
申啟賢聞言好奇詢問此間緣由,宋誠如實告知,只是隱去了顧紅英之事,說是因自己是無法容忍郭家所為。
聽完宋誠所說,申啟賢也是深深嘆息一聲:
“郭家之行,我亦是深惡痛絕,只是知府不管事,管事的知州,也就是我那岳丈,實在是”
子不言父過,申啟賢沒有說什么知州大人的壞話,只是意思已經(jīng)表露的很明白了。
“言厚,你想扳倒郭家,可極為不易?!?/p>
“世間事,三分在天,七分在人,事在人為,不試試怎么知道?”
宋誠義正言辭道。
申啟賢大為感動,對宋誠道:
“我那岳丈最喜斷案,本地知府的案子盡數(shù)被他接手,明日就有幾樁案子,我可帶你在偏堂聽審,但你不可在明日上告,一切等聽完我岳丈審案之后再言?!?/p>
宋誠對于申啟賢愿意相助,自是十分感激的,連連謝過。
之后,兩人上了一家酒樓,推杯換盞,相談甚歡。
臨別時,申啟賢給了宋誠一塊腰牌,可憑此腰牌出入州府衙門。
兩人分開后,宋誠感嘆了一句:
“世上有志之士不在少數(shù)??!”
“看來老宋今天收獲不錯嘛!”
夜明的聲音傳來,宋誠回頭看去,發(fā)現(xiàn)夜明已經(jīng)在翻著驢根背上筐里的證據(jù)了。
“楊先生,您回來了。這郭家在山義府作威作福多年,所犯罪行,罄竹難書,我一番收集下來,也不過得到了其罪行的十之一二,若是再搜集幾天,證據(jù)還會更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