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dāng)今天下第一將呂慶緒的帶領(lǐng)下,攻入信州,連下數(shù)縣,如今已經(jīng)抵達(dá)信州最后一道屏障政溫府了。
政溫府知州李庸因為早有預(yù)料,提前準(zhǔn)備了五萬兵馬,據(jù)城而守,阻擋叛軍。
叛軍暫時被擋住,可情勢也是萬分危急。
一旦政溫府被攻破,下一個就是京城了!
聽到這個消息,一時間,全城百姓嘩然,歡呼叫好!
沒錯,百姓們在叫好!
因為董祿山起兵,那是師出有名的。
人家打的可不是造反的名義,而是“清君側(cè)”。
還專門羅列了一份奸賊名單出來。
這些人中,就包括大監(jiān)李讓,吏部尚書于賢,以及一大堆百姓們深惡痛絕的官宦勛貴在內(nèi)。
董祿山策劃此事很多年了,隨著造反開始,京城中就有大量人員冒出來,向百姓們宣傳董大將軍的好,說他多么一心為國,如何遭受朝廷奸佞的打壓,如何被迫害等等。
百姓們聽到這些,對素未謀面的董大將軍好感倍增,再結(jié)合董大將軍要清的那些人,就覺得董大將軍一定是個憂國憂民的好人。
只是唯一奇怪的是,不知為何,名單里并沒有大家相當(dāng)痛恨的某個不可明言的相爺。
雖然不知為何,但只要董大將軍要收拾那些該死奸臣,就是好事!
另外就是,壽國公死了,他的大兒子早在幾月前就先死了。
其他幾個兒子,也都被叛軍所殺。
如今剩下的,只有一個在京城不學(xué)無數(shù)的兒子。
原本國公之位是怎么也輪不到他繼承的,但現(xiàn)在,“天降橫禍”,小國公傷心欲絕的“極不情愿”的接受了國公之位。
聽說小國公因為父兄之死,傷心欲絕,極度傷心的他,當(dāng)天就約了京城中二十多個關(guān)系要好的公子王孫們,一起去“紅啼樓”緩解心情。
和這些公子哥們不同的是,他們的父輩,那些在朝為官之人,一個個大驚失色,對于董祿山造反之事,驚懼無比。
當(dāng)然,大部分表面上都是裝的。
董祿山造反之事,可以說所有人都知道他早晚會反,暗中早有大量官員與之暗通款曲,現(xiàn)在不過裝裝樣子。
說是要調(diào)集百萬大軍滅了董祿山,可是一談起細(xì)則來,一個個都啞火了,所有人都在相互推諉,表示自己有難處。
有人造反,大臣們不急,那皇帝總該急了吧?
不,皇帝也不急,我們的皇帝陛下正與一群后妃們愉快的玩耍呢!
造反什么的,不是有朝臣解決嗎?
他們要是連個造反都解決不了,那還要他們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