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天劇本編纂完、已經(jīng)開始排練后,緒方每天早上的活動便從“跟西野二郎一起編寫劇本”變更為了“來看看他們的排練”。
緒方目前所走進的這屋子,就是寶島屋的成員們專門用來排練歌舞伎的地方。
“早上好!真島君!”西野二郎一如既往地用熱情地口吻朝緒方打著招呼。
“早上好?!本w方一邊點頭應和,一邊盤膝坐到了西野二郎的身旁,“大家都排練地如何了?”
“目前為止都很順利!”西野的語氣中滿是掩藏不住的興奮,“大家都熱情高漲!都迫不及待地想快點在新年的時候上演這部《一刀齋》了?!?/p>
《一刀齋》——緒方他們給這部劇起的名字。
一個好的名字,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部劇的生死。
若是能起一個響亮、朗朗上口、即使是不認字的百姓也記得住的劇名,將能極大地促進這部劇的傳播。
在完成劇本的編撰后,緒方便和西野一起絞盡腦汁地思考該給這部劇起什么名字。
最終由緒方拍板——將這部劇起名為《一刀齋》。
雖說緒方現(xiàn)在有著一堆的稱號,“劊子手一刀齋”、“緒方一刀齋”、“人斬逸勢”、“修羅”……
但流傳度最廣的,毫無疑問還是“劊子手一刀齋”。
緒方脫藩至今,所遇到的幾乎所有用他的稱號來稱呼他的人,都是選用“一刀齋”或是“緒方一刀齋”來稱呼他,極少有人用他其他的稱號來稱呼他。
“一刀齋”這三個字只有三個音節(jié),朗朗上口,而且流傳度足夠廣。
這出劇本就是以他的事跡為原型,所以用“一刀齋”這個稱號來做這部劇的名字正好。
在緒方提出《一刀齋》這個名字后,西野二郎立即雙目放光地連忙點頭同意。
于是這部劇的名字就這么敲定了。
“那就好?!本w方微笑著點點頭,然后默默地跟著西野二郎一起觀看著前方正在排練《一刀齋》的寶島屋成員們。
在跟西野二郎一起編寫劇本時,緒方也從西野二郎的口中知道了不少歌舞伎的知識。
早期的歌舞伎并不是一個多么能上臺面的東西,有點像是現(xiàn)代的灰色產(chǎn)業(yè)。
歌舞伎剛誕生不久時,主要靠出賣色相來吸引眼球。
很多女歌舞伎靠美色吸引人們來觀看表演。
極個別女歌舞伎在進行歌舞伎表演的同時,常會做些肉體交易。
江戶幕府注意到這種亂象后,覺得傷風敗俗。所以在寬永六年(公元1629年),江戶幕府頒發(fā)了關于“女歌舞伎”的禁令,女性被禁止演出歌舞伎。
沒了女人來表演,那么劇中的那些女性角色該怎么辦?
那就讓可愛的男孩子來出演吧。
在江戶幕府頒布了“女歌舞伎”禁令后,誕生了“若眾歌舞伎”。
“若眾”就是未成年男子。
“女歌舞伎”的禁演使的人們將視線更多地轉(zhuǎn)移到可愛的“若眾歌舞伎”身上。
演女性角色和出賣色相吸眼球的重任從“女歌舞伎”轉(zhuǎn)到“若眾歌舞伎”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