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廂里依然傳來歌聲,卻是一首纏ian的小夜曲,好象專門為了迎合他的心意,想起上次車廂里那首凄涼的《寂寞》,回味當(dāng)時的萬念俱灰的愁緒,他心中感慨萬端,恍如隔世。愛情是什么?這樣讓人生、讓人死、讓人喜、讓人憂,讓所有的人都因為它而改變,真應(yīng)了一句古老而又經(jīng)典的話: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小縣城半年多沒見,變得更加繁華,這座小城以前數(shù)十年如一日,基本上維持原貌,近些年來卻變化太大,或許每時每刻都在建設(shè)、都在改變!就好象是十七八歲的姑娘,突然從迷茫的少女時代過渡到青春時代,對美麗的追求無處不在,自然也無時無刻不在改變,人家說“女大十八變”,很大程度上是觀念在改變,只要對美麗還在追求,自己自然也還在美麗,如果對其喪失了興趣,美麗也將會遠(yuǎn)其而去!
張琳的家住在汽運(yùn)的家屬樓,隨著改革開放,私人營運(yùn)日漸取代集體所有制的汽車營運(yùn),這塊昔日的繁華區(qū)現(xiàn)在一片破敗,院子里沒有人,只有兩臺銹跡斑斑的破車,車窗玻璃全部粉碎,輪胎也沒有氣,鋼圈深深陷入了泥土中,看來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動過了。改革開放帶動一批產(chǎn)業(yè)的同時,也必然會讓一批舊的產(chǎn)業(yè)壽終正寢,就和人的新陳代謝一樣,社會就在這些新舊交替中進(jìn)步,這過程是值得慶幸的過程,也是充滿傷感的過程,但愿這些仍然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勞苦大眾能夠盡快地走出低谷而直面自己不再慘淡的人生。
從門口大爺同情的聲音中,李凡知道了張琳的家,他上了四樓,房門虛掩。進(jìn)門,一個聲音傳來:
“誰呀?”
雖然沒有了生氣,但李凡還是真切地聽出來,這是張琳的聲音,他走進(jìn)了房門,一個戴著墨鏡的女孩子坐在床前的椅子上,轉(zhuǎn)頭向著門口。
她瘦了,也憔悴了,更加讓人憐惜,李凡默默地看著她,他突然覺得心里好酸。
張琳知道來人進(jìn)了房間,她有點慌亂:
“誰?是誰?”
李凡輕聲說:
“是我!”
張琳身子發(fā)抖:
“李凡,是你嗎?”
李凡說:
“是我!我來看看你!”
張琳扭過頭,面向著窗外說:
“你為什么要來?我不想……我不想用這種樣子來面對你!”
李凡平靜地說:
“這個樣子怎么了?你還是我熟悉的張琳,還是我最好的朋友!”
張琳輕聲說:
“我這樣子好丑!”
李凡安慰她:
“你一點都不丑!還是那么漂亮,或許比以前還漂亮!”
張琳沉默好久說:
“孫琴……來了嗎?你們和好了嗎?”
李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