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突然,又沒有相位彈壓,太子昭與公子無虧爭奪王位相斗。
最后太子昭兵敗,逃往宋國,公子無虧登位。
然而,其在位僅三月。
逃宋的太子昭,以齊國三成氣運為代價,讓宋國出兵。
宋襄公在左師目夷的提議下,同意出兵,以三萬奇兵,奇襲齊國國都。
王子成父等大將,本就不滿公子無虧,不愿幫助。
公子無虧兵敗,被絞死在臨淄。
太子昭隨之登位,從姬宜臼處,接過天子劍,自負(fù)天命,立誓報仇,稱齊孝公。
如此一番動亂之后,齊國國運大損,曾經(jīng)七大神國之首的國力,敢衰落下去。
而在這個過程中,宋國的參與,更是打破了七大神國互不干擾其政的默契。
一時間。
七國皆動。
一些隱晦之事,開始顯現(xiàn)。
……
春秋歷:五年,九月。
當(dāng)齊昭公登位之時。
宋國國都。
兩人相對而坐,飲酒論國事。
那坐君主之位者,自然就是宋襄公。
而坐在他對面的,則宋襄公的異母兄,目夷。
同時,也是宋國左師,手握重權(quán),是宋襄公最為信賴之人。
宋襄公一杯酒下肚,得意無比地道:“幸得兄長妙計相助。如今我宋國只出區(qū)區(qū)三萬兵馬,就已得到齊國三成氣運?!?/p>
“兄長游學(xué)在外數(shù)年,如今學(xué)成歸來,甫一出計,就振我宋國國運。”
他又是一聲長笑,心中卻回憶起之前相助齊昭公之事。
七大神國皆是從圣人道場的碎片所化。
然而其天命,乃是圣人以大代價,從未來所借。
因而,這七國國運,國力,也皆與未來因果息息相關(guān)。
宋國在七國中,就是小國,實力排在七國倒數(shù)
晉文公,要貪天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