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遇刺
當人王在鏡湖醫(yī)莊,開壇講道,傳承醫(yī)道。
當孫悟空踏入秦國,尋找三災(zāi)源頭。
當人間六國聚起兵戈,要趁秦國虛弱,鯨吞秦國氣運之時。
秦國,咸陽宮。
繼位一年,已經(jīng)十四歲的秦王嬴政,端坐于王座之上。
稚嫩的臉龐卻透著遠超年齡的沉靜與冷峻。
王階之下,相邦呂不韋,正慷慨陳詞。
“陛下,三災(zāi)肆虐,六國環(huán)伺,虎視眈眈!”
“魏、趙、楚已陳兵邊境,借口‘吊民伐罪’,實則欲分我大秦膏腴之地!”
“當此危難之際,國庫空虛,軍糧匱乏,臣斗膽進言,推行‘納粟拜爵’之策!”
“凡商賈地主,納粟千石者,賜爵一級;納粟萬石者,賜爵五級!”
“以此聚糧于國,既可賑濟災(zāi)民,安定民心,又可充作軍資,震懾宵??!”
“此乃權(quán)宜之計,望王上明察!”
在人間,“大王”的尊稱,只屬于人王。
人王之下,各國君王,皆有稱呼。
秦國向來自詡為當年的殷商正統(tǒng),所以也延續(xù)了當年武庚傳下來的“陛下”稱呼。
此時。
咸陽宮中。
群臣閉口,唯有呂不韋聲音洪亮。
然而,一直待呂不韋說無可說,言無可言。
王座上那沉默的身影,依然沒有任何開口的意思。
呂不韋的眼神深處,閃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與掙扎。
自他以“奇物可居”之術(shù),扶當年還是質(zhì)子的異人子楚歸國稱王,到如今。
他的地位早已經(jīng)今非昔比。
然而,哪怕他如今身居秦國相位,成為秦國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