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勾了勾嘴角:“你說過,可以控制一大片地方,拉上幾百上千人,然后建立山寨,巢穴,最后成了氣候,靠勒索平地的村民為生?!?/p>
白虎微微一笑:“那要得是幾百上千人呢,起碼要幾個村子集體逃亡才行,在戰(zhàn)國時,并不是這么容易的事,若是整村逃亡,那除非是村長或者是鄉(xiāng)吏帶頭,這種情況,往往州縣就要出動軍隊去搜查了,若是十幾個村子每個村逃亡個十戶八戶的,那首先要把相隔數(shù)十里,上百里的各個村子的這些人給串聯(lián)起來,想那劉邦當初作為里正逃亡時,在芒碭山也不過嘯聚百余人而已,這已經是作為地方豪強,帶頭大哥的劉邦的極限了呢。”
“所以,那種有幾百上千人規(guī)模的人,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如盜跖這樣的人,恐怕得是當?shù)胤浅S辛Φ馁F族士大夫,只不過為了避免影響宗族,而不敢用本名而已,這些人與其說是嘯聚山林,不如說是割據(jù)一方,不奉王化罷了。正常情況,太平時期,國家是不會允許這樣的分裂割據(jù)勢力存在了,更不用說這些人還有直接攻擊州郡,搶奪地盤的實力了?!?/p>
朱雀反問道:“可是盜跖所在的不就是春秋戰(zhàn)國之交的時期嗎,那是個大亂世,魯國也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對付他呢?!?/p>
白虎平靜地說道:“戰(zhàn)國在這個時候,各國之間交戰(zhàn)頻繁,戰(zhàn)事不斷,而戰(zhàn)爭導致的潰兵散卒也非常多,打了敗仗,受了傷,脫離了軍隊的軍士,不想再回故鄉(xiāng),受沉重的官府盤剝之苦,于是如果有一些地方豪強組成山寨這樣的地方,他們是會去投奔的,就象劉牢之建立起自己的勢力,就是用這種模式,以淮北山寨來吸引了不少淝水之戰(zhàn)后的散兵游勇和盜賊馬匪。但這種情況,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不太常見,因為各國為了打仗,都是有戰(zhàn)斗經驗豐富的常備軍,而且軍士如果在軍中逃亡,家人要連坐的,山寨的規(guī)模一大,會給官府派軍剿滅,有了軍功爵制度之后,這類山寨強人,就成了正常軍人們晉升的最好道具,打他們,總比打強大的敵國正規(guī)軍要容易?!?/p>
庶族地主來源考
玄武微微一笑:“所以,白虎大人是想說,戰(zhàn)國時代的國家,國力強大,尤其是官府朝廷對百姓的控制力很利害,所以要形成這種大規(guī)模的百姓間的串聯(lián),找個能組織起來他們的帶頭大哥,或者是找個他們的容身之處,并不容易。真要成事了,也會給國家派兵消滅?”
白虎點了點頭:“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吧,最主要的一條就是戰(zhàn)國時代,各國能控制基層,鄉(xiāng)村的,往往是直接聽命于國家的吏,或者說,就算是楚國這樣由貴族代管地方的,這些吏也是由貴族的門客,部曲們所擔任,只不過貴族還要再繼續(xù)聽命于楚王罷了,總的來說,官府對于百姓,庶人的掌控力很強,除非是有一個大領主直接想要割據(jù)自立,不然很難有上萬人規(guī)模的山寨存在,唯一的例外,也許只有墨家這種跨國存在的山中門派了?!?/p>
青龍沉聲道:“說一千道一萬,戰(zhàn)國時代,軍隊是開始大量由野人,庶民擔任了,而以當時的戰(zhàn)時為軍,平時為民的保甲制度,是要由最基層的村長,保長們在平時控制民戶,戰(zhàn)時直接從民戶中征發(fā)丁壯,以組成軍隊,白虎大人,你是想說因為士族不會住在鄉(xiāng)村之中,脫離了這些庶民,所以跟他們有隔閡,這是你想表達的觀點,對嗎?”
白虎微微一笑:“青龍大人說得很到位啊,因為戰(zhàn)國間的戰(zhàn)爭進入到了滅國級別,所以所要用的兵力,遠遠多過春秋時期,而頻繁的征發(fā),只靠原來的士族,是根本不夠了,以前也許可以通過士族再收養(yǎng)大量的門客,奴仆,以這些人成軍來應付戰(zhàn)爭,但是晉國最后被上卿貴族所瓜分的教訓,讓所有戰(zhàn)國的國家,不敢再通過大貴族來代管民眾,分割土地,除了楚國之外,所有的其他國家,都進入了軍國時代,通過各種變法圖強,讓國家可以直接管控民眾,可以直接從庶民之中,征發(fā)出大軍,或者是讓他們交納足夠多的稅賦,提供巨大的人力資源,所以,吏校一體,戰(zhàn)時為伍長,什長,百夫長,平時為保長,村長,里正這些治民吏,就可以完成這樣的征發(fā)模式,形成國家直接管控庶民的統(tǒng)治模式?!?/p>
朱雀的眉頭一皺:“所以,因為士族不愿意居住在鄉(xiāng)村之中,不想跟庶民混居,所以就失去了平時對這些庶民的管理,也失去了戰(zhàn)時對他們的控制?”
白虎嘆了口氣:“其實,士族也不是完全不進入鄉(xiāng)村定居,很多士族的子孫并不止一個,嫡子繼承家業(yè)和爵位,而其他的庶子,就未必能留在城中了,有些就是去自己家族名下控制的鄉(xiāng)村封地之中,當個小地主,下等士族,就象我們現(xiàn)在莊園里的莊頭,管事一樣,只不過,這些管事是由士族庶子來擔任?!?/p>
玄武沉聲道:“我們今天其實也是這種模式,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很多小莊園的莊主,就是由我們世家的支流,庶子們去擔任,而莊頭,管事這些,是作為熟悉農事,知曉莊中內情的人,來協(xié)助管理,或者說,是實管實操作的人?!?/p>
白虎點了點頭:“是的,只不過這種情況下,到了鄉(xiāng)村之中,時間久了,過了兩三代人之后,出五服之后,這些士族庶子們,往往也成了庶人,只不過,是有些家業(yè)田產的庶人,或者說小地主。這就是庶民的地位慢慢提高的根本原因,一些窮苦貧困的庶民,因為戰(zhàn)死或者是娶不到老婆,沒有后代,而斷子絕孫了,而這些下層士族則慢慢地變成了庶族地主,以至于一個村里后來很多都只有一個姓了,很多村子舉村都是百十年前的某個士族庶子的后代,最后村長就成了這個士族庶子的嫡子嫡孫,這種既有血緣關系,又在一個地方相居百年,知根知底的情況,非常有利于這些家族掌控整個鄉(xiāng)村。這就是小地主,庶族地主的由來。”
“而本就出身于士族的這些庶族地主,并不象以前的庶民和野人那樣,沒有文化,大字不識,他們雖然是庶子,但起碼也曾經是士族家庭出來的,基本的教育會有,也會分得一些藏書,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通過這些家中的藏書,來教育自己的子孫后代,于是,對于庶民來說,最頭疼的一項,就是文化和管理能力的問題,也得以解決了,秦國之所以能滅六國順利,就在于秦始皇對于各地的這些庶族地主,給予了安撫的政策,允諾他們如果不戰(zhàn)而降,就可以保留在當?shù)貫槔舻臋嗔Γ韵髣?,吳芮這樣的本地豪強,庶族地主,就成了當?shù)氐睦魡T,這也是秦朝后來基層控制力缺失,無力應付陳勝吳廣他們起義的根本原因?!?/p>
玄武的雙眼一亮,說道:“所以,你的意思是,其實是士族的一部分,或者說大部分庶子分化了出來,變成的新的庶人地主,甚至是庶人百姓,這些人比起退伍老兵為主的,沒有文化的那些吏員來說,更有管理能力,漸漸地也掌握了基層的鄉(xiāng)村,而原來的士族嫡子們所繼承的士族,則是因為長期留在城鎮(zhèn)之中,不下基層,反而對于這些鄉(xiāng)村失控了?”
白虎點了點頭,說道:“是的,差不多就是這個過程,而且戰(zhàn)國之后,各國變法圖強,開始限制和縮小大貴族,大領主的封地,大量原來屬于士族的家族田地,給收回國有,連同著那些原本還屬于這些士族分支庶流的下等士族,一下子徹底成了庶族地主,只向國家效忠,而不是向原來的家族效忠,于是國家可以直接通過這些人來掌握基層,士族的勢力大大縮小,當然,這是在殘酷的戰(zhàn)國之中,得以生存的必然措施,不變法圖強的國家,都給人消滅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戰(zhàn)國時的大貴族,大地主越來越少。就算是四大公子這樣的大貴族,他們的門客也是寄養(yǎng)在城中,不是分散在鄉(xiāng)村之間。”
推恩收地千古謀
白虎的眼中冷芒閃閃,繼續(xù)說道:“而出現(xiàn)大貴族,大公子之類的國家,則往往內部不夠集權統(tǒng)一,甚至君主的權力和這些大貴族的權力會有激烈的沖突,終將為秦國這種沒有大貴族,庶民為吏的國家所滅。最后,就是秦始皇滅六國,以中央集權的皇帝制度取代了原來的分封模式,是劃時代的一大變化!”
玄武點了點頭:“是的,大一統(tǒng)不止是結束了分封制度,而且郡縣制度,是讓中央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吏,到地方上掌權施政,避免了以前的那種封爵諸侯實控地方,最后子孫世襲,尾大不掉的情況,象周天子,最后只剩下了巴掌一塊的地盤,任何一個存活到戰(zhàn)國時的諸侯國都比他們有力,實際上,周朝的天下,從東周初期開始就是名存實亡了,秦始皇搞大一統(tǒng),其實就是吸取了這個歷史教訓,不再讓諸侯坐大,反過來消滅君主。”
說到這里,玄武頓了頓:“然后,說到軍制,你繼續(xù)講講秦朝開始的文武之分,還有就是士族,或者說貴族,怎么就在秦漢時代失掉了軍權了呢?”
白虎平靜地說道:“秦朝的軍制,嚴格來說是商鞅變法后的普遍軍政制度,先是趁著野人從軍,變成庶人的這種歷史改變,讓士族中的庶子分離出去的下等士族,跟在戰(zhàn)爭中立功得賞的庶人一起,成為了
秦國之崩緣于軍
白虎平靜地說道:“是的,但當帶隊軍官是有足夠的好處的,全隊在戰(zhàn)斗中的斬獲,都會算到他的名下,比起個人去斬首得功,要有利地多,所以除非是打了敗仗,或者是戰(zhàn)死沙場,不然的話,打完仗后,這村官之職,大概率是能保下來的,甚至可以得以提升,如果是能給自己的其他子侄再掙新爵的話,那就有到他鄉(xiāng)為吏,占新的地方的好處了,所以其實秦軍將士,有不少是通過戰(zhàn)爭而開枝散葉,能到異地占據(jù)地盤為吏,這才是他們熱衷于戰(zhàn)爭的動力所在。只不過,這套模式是需要秦國不停地對外戰(zhàn)爭,占據(jù)新地盤?!?/p>
說到這里,白虎頓了頓,繼續(xù)道:“而且秦國一直是有新地吏的政策,就是攻下的地方,以秦人為官為吏,所有的當?shù)匕傩眨家獜娭七w走,到關中之地分配到各個村子里,有很多甚至是以奴仆的身份,成為一些村落里的最下等之人,同時,遷移一些關中百姓的次子,三子等人,到這些新地成為邊民,給與土地,賦稅方面的優(yōu)惠,甚至是分配戰(zhàn)俘女子為妻,為他們生兒育女,這些在邊境的新遷百姓,就類似于邊民一樣,半兵半民,承擔戰(zhàn)爭風險的同時,也會得到遠比秦朝普通百姓要好的條件。”
朱雀的眉頭一皺:“新地政策我聽說過,還研究過,不過因為秦國史料的缺乏,知之不多,原來我只以為要把新地的新征服百姓遷走,但我以為這些地方只留兵,不留民,形同空地或者是拉鋸緩沖區(qū)一樣,卻沒有料到,居然是還要從秦國本土遷人過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