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很滿意!
不當(dāng)官是因為科舉太難,不下一番苦功夫根本就考不上,而且就算是下了苦功夫,也未必就能夠考上。
而當(dāng)了官也是要東奔西走的,想去哪里都不甚自由,蘇允自忖以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若是生活不如意,難免又要舊疾復(fù)發(fā),可謂是得不償失。
但偷偷給章惇這樣接下來的實權(quán)人物遞點小抄,看看自己對歷史能否有些許的改變……這事情就好玩了。
當(dāng)然,這事情也有風(fēng)險,很可能成為章惇對付他們的把柄。
這個事情蘇允也想過,不過大宋一般不殺士大夫,所以對蘇軾的處境大約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至于自己么……嘿嘿,一個不當(dāng)官的爛泥,章惇才懶得去對付他呢。
相比起這事情的好玩,風(fēng)險不足道矣。
當(dāng)然,蘇允可能沒有意識到,他的潛意識里依然有著些許厭世,因此對一些風(fēng)險不甚看重——生死大約也沒有什么了不起。
當(dāng)夜,果如章惇所料,夜晚才是蘇子瞻的舞臺。
宴席自是十分豐盛,酒亦是美酒,兩個好友久別重逢,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吃到后面,家眷們,后輩們一個個自己先行告退休息去了,蘇軾與章惇依然方興未艾。
蘇允也想偷偷溜走去寫小說去,但卻被章惇叫住,蘇允雖然忌憚?wù)聬膊皇俏房s之人,既然叫住了,那便留下來喝便是了。
而章若也沒有告退,跑前跑后,給三個男人斟酒倒水的,兩家算是世交,自是沒有那么多的避諱。
蘇軾酒一喝多,話就多了起來,加上章惇善于引導(dǎo),將一路前來黃州,以及在黃州的事情說了個底朝天。
雖說蘇軾之前在信里面說過一些,但哪有面對面說得清楚。
于是,在蘇軾的講述里面,蘇允的身影始終在其中,或者說,蘇允始終是蘇家人的中流砥柱。
隨著講述,蘇允在章惇父女二人的腦海之中的形象也逐漸變得豐滿起來:
幼失祜恃、少無良師、掙扎求生、經(jīng)商天賦過人;
孝順賢良,知恩圖報,洞明世事,人情練達(dá),但又有隱士隱逸之心;
為人不拘小節(jié),有悍勇的一面,又有悲天憫人之心……
而在章若這里,還加上了一句:……離經(jīng)叛道至極!
這大約是與幼失祜恃有關(guān),一個小小孩童,很小便沒有了父母,一個人在黑暗之中前行,早就習(xí)慣了自己一個人,自然對什么婚配、生兒育女沒有什么概念了……
章若忽而覺得有些心疼。
越是了解蘇允的過去,便越是能夠理解蘇允的所有選擇,包括不愿意入仕途,包括不愿意成親,設(shè)身處地一想,若是自己五六歲的時候沒有父母,很可能都活不下來。
而蘇允不僅活了下來,不過十二三歲,便開始經(jīng)營商業(yè),掙到了萬貫家財,又回饋了家族,還不忘千里迢迢去救助落難的昔日恩人。
而一路南下,家財散盡,到了黃州不過半年,便又置辦起來萬貫家財!
如此心性、如此能力,的確是十分厲害。
(請)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