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時府被疏遠排擠出了勛貴圈子,可也有幾門親朋交好人家走動。
一進入臘月,隔三差五就有人登門送年禮。時大夫人又要處理庶務,又要迎來送往,忙得腳不沾地。
每年年關,是田莊、鋪子查賬的時間,時老夫人和時五夫人、時七夫人都有自己的嫁妝要打理,也忙得昏天暗地。
男人們就更不用說了,天天應酬不斷,不到天黑不回家,且一身酒氣。
整個伯府,最閑的就是時芙昕一家了。
無交好人家,想走動都沒去處;無田莊鋪子,用不著查賬見管事。
對此,時芙昕四兄妹還好,時正和要當差上衙也沒覺得有什么,只有金月娥有些失落。
時大夫人、時五夫人、時七夫人的娘家都在京城,看著她們帶著孩子回娘家走動,看著他們給娘家準備豐盛的年禮,金月娥對家人的思念就越發(fā)濃烈了。
金家遠在邊關,別說走動了,就是送年禮,她都做不到。
太遠了,運送的路費都要比年禮本身貴上許多。
這不是他們家能負擔得起的。
給姻親送年禮,伯府是有定例的,按理說,金家也是有一份的,不過時大夫人見金月娥并沒有提,她也就權當不知道。
前些天時芙昕質問女兒,以及當眾給她沒臉的一幕,她還清楚的記得,就算她大度不予計較,可也沒法做到心無芥蒂。
以前一些舉手之勞她也樂意做,可如今她也懶得管了。
臘月十五,時大夫人見了三姑奶奶和六姑奶奶的陪嫁,看了他們送來的年禮單子,然后對照單子回了禮。
“往年二姑奶奶都要三姑奶奶和六姑奶奶一頭的,怎么今年還沒送年禮回來?”顧媽媽疑惑的問了一句。
時大夫人也面露不解:“是啊,都臘月十五了,二妹妹那邊怎么還沒動靜?”
這時,門房派人傳話,說是時氏族人的女眷來了。
一聽到族人來了,時大夫人就感到頭疼。
顧媽媽面露氣憤:“又來打秋風了,這些年咱們家也不容易,他們怎么就不知道體諒一二呢?!?/p>
時大夫人嘆了口氣:“他們還算好的了,一年只來一次,像隔壁永安伯府的那些族人,那才真真是沒臉沒皮呢?!?/p>
說著,站起了身,“去通知一聲四夫人、五夫人、七夫人,讓她們都去懿祥堂,一起見見族中女眷?!?/p>
時氏女眷這次來的人不少,七八個當家夫人。
時大夫人帶著三個弟妹趕到懿祥堂的時候,時老夫人正笑著和她們話家常。
這些年,伯府都被打壓得厲害,時家旁支過得就更艱難了。
來的婦人中,有兩人身上穿的衣裙已經(jīng)洗得看不出本來的顏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