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都算不上傷勢,就是有點丟人現(xiàn)眼。
青同咦了一聲,古怪事。
對方明明沒有強(qiáng)提一口純粹真氣的跡象,竟能以一種更快速度身形折返,朝自己遞出下一拳。
青同試圖看清楚這一拳的拳理,瞇起眼眸,第一次流露出鄭重其事的神態(tài),開始仔細(xì)查看拳罡的細(xì)微流轉(zhuǎn),比如陳平安遞拳時那條胳膊的筋骨顫鳴,氣血游走,經(jīng)脈的擴(kuò)張,這些“山脈”起伏,以及山水奔流的走向,落在武學(xué)大宗師眼中,即是拳路,是拳意行走之路,比起所謂的花架子拳招,這種藏在人身深處的拳理與拳法,才是純粹武夫真正的立身之本。
挨了五六拳過后,青同依舊未能看清楚拳路,只是依稀覺得陳平安這一拳,大有深意,妙不可言。
一氣呵成。
因為這一拳,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以同樣招式,“重復(fù)”遞拳。
就像描字再像,究其根本,也是兩個字了,總有一些細(xì)微差異。
而毫厘之差,就是千里之別。
更古怪的地方,在于陳平安的出拳的角度,身形姿態(tài),明明都是不一樣的。
但是那一口純粹真氣的流速,如江河奔流到海,河床深淺、寬窄亦是相同。以不變應(yīng)萬變,反其道行之,千變?nèi)f化,始終如一。
就像這一拳,目的地所在的入??谑且粯拥?。
甚至就連遞出此拳的陳平安,整個人的精神氣,都是與上一拳的陳平安,如出一轍,沒有絲毫偏差。
這讓青同在意外和震驚之余,又有一份不小的驚喜。
拳還可以如此練?還可以如此遞拳?
只是十?dāng)?shù)拳之后,青同就意識到不對勁了,怎么感覺這一拳,就沒個止境?
是不是只要自己扛得住,陳平安就能一直出拳不停?
對方不但拳意疊加,而且一襲鮮紅法袍的身形速度越來越快,輾轉(zhuǎn)騰挪,已經(jīng)不輸一位仙人的縮地山河。
拳拳不落空,青同身上已經(jīng)響起十?dāng)?shù)道冬雷炸響。
等到第二十拳過后,青同不得不咬緊牙關(guān),一步后撤,第一次拉開個正兒八經(jīng)的古老拳架,只是與現(xiàn)如今的樁架大為不同,雙指并攏如劍訣,另外一手,五指掐五雷訣,此拳一起,青同面目七竅之中,竟是各自亮起一片瑩光,如北斗七曜光芒交射,噓呵之際,宛如大野雷動,轉(zhuǎn)瞬拳出。
與陳平安互換一拳。
卻依舊沒能打斷對方的那份連綿拳意,青同又接連挨了五拳,不過青同也沒閑著,略加猶豫,只是還了陳平安兩拳。
他還真就不信邪了,你陳平安一個氣盛一層的武夫,體魄堅韌程度,挨了自己總共六拳,再加上陳平安這一拳法,遞拳本身,就會損傷武夫自身的體魄,真不怕自己沒倒下,你就再次跌境了?從歸真跌落氣盛,到底還是在十境,可要是從止境跌到山巔境?
青同七竅處悉數(shù)滲出血絲,看似面容猙獰,其實受傷并不重,不過體內(nèi)小天地,動靜不小,一條由純粹真氣余韻顯化而生的黑龍,蟠于一處山脈之巔,云出雨蒸狀,另外一處關(guān)鍵竅穴,紫霄升騰,其中有條大白蛇作神龍變化,龐大頭顱上邊的一處“平坦廣場”,一部好似文字篆刻在白玉廣場上的金色雷篆,若隱若現(xiàn)。
這就是練氣士兼修武學(xué)的天大好處了,只要邁過那金身、止境兩道門檻、天塹,諸多手段,就可以熔鑄一爐,相得益彰,再難區(qū)分術(shù)法、拳法兩者之別。
高大老者的那雙眼眸,再次異象橫生,一金黃一銀白,熠熠生輝,只是這份異象稍縱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