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說道:“太宗皇帝沒那么好當(dāng)?shù)??!?/p>
小陌多說了幾句,“公子,此人既沒有參與到密謀推翻先帝的那座小山頭,也不在濫殺之列,先前就是當(dāng)了個掛名的禮部侍郎,沒什么暴虐行徑,我跟狗子一合計,就暫時沒動他?!?/p>
陳平安點(diǎn)頭道:“此人還像個正經(jīng)道流,心思更多還是在山上?!?/p>
頭別玉簪的青衫男子坐在門檻上邊,黃帽青鞋綠竹杖的俊逸青年,站在門外,面容喜慶的貂帽少女站在門內(nèi)。
這幅本該給人靜謐平和感覺的畫面,就那么安安靜靜,撞入眾人的眼簾,只是加上大殿內(nèi)的那些“面面相覷”的腦袋,地上勾勒出來七彎八拐的血跡,怎么看怎么觸目驚心。
張敷之都沒問金鏨王朝的慘劇,是不是眼前這位齊劍仙的所作所為。
皇帝都不問,那些廟堂重臣,當(dāng)然就更加噤若寒蟬了,這幾位來自飛升城的劍仙,難道是想要再血洗一遍,故意等他們聚在一起?那他們是引頸就戮乖乖受死,好呢?還是負(fù)隅頑抗再被斬首,比較體面些呢?
即便不知道齊廷濟(jì)是何方神圣,那座飛升城總是知道的。
今日朝堂緊急召開議事,除了商量張敷之的登基事宜,真正的議題,就一個,兇手是誰?
先前一國山河版圖之上,剎那之間,一條劍光亂竄,瞬殺了兩百多號在金鏨王朝手握大權(quán)的修道之人,其中包括一明一暗的玉璞境,兩人。地仙,也有二十六人。
就這么死絕了。
真是眨眼功夫。
況且又是飛劍萬里取頭顱的劍仙手段。
所以幾乎所有人,都猜測是寧姚遞劍了。
否則實(shí)在是想不出,如今的五彩天下,還有誰能夠有此殺力。
再者金鏨王朝有個尚未證實(shí)的小道消息,寧姚早年曾經(jīng)來過南邊,還殺過人。
當(dāng)年十二位桐葉洲成名修士,三金丹,九龍門,圍殺一位誤認(rèn)為至多是元嬰境的漂亮女子。
其中一位身披兵家甘露甲的金丹,結(jié)果只是挨了那女子一劍,身軀連同甲胄脆弱如一張薄紙。
飛升城,寧姚。
地盤勢力與個人修為,都是當(dāng)之無愧的獨(dú)一檔。
至于天下第二人,約莫是白玉京那位道號山青的年輕道官,傳聞是道祖的小弟子。但是在寧姚手上吃過虧,據(jù)說因為立碑一事,飛升城劍修與白玉京道官起了沖突,寧姚很快遠(yuǎn)游至東邊,一場問劍,興師問罪,那位道官都被打得去閉關(guān)了……
天高地遠(yuǎn),地仙修士,便是想要一路御風(fēng)“飛升”到天幕,去與那文廟儒家圣人說理,也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