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秀才從不推崇無底線的以德報怨,那不是xiong襟氣度,而是愚昧無知。
劉十六轉(zhuǎn)頭,還得低頭,才能看到先生的那張側(cè)臉。
先生仰著頭看著那四個字,一樣很感傷。
只是先生太寂寞,能與先生會心飲酒之人,能讓先生暢所欲言之人,不多。
匾額榜書“當仁不讓”。
老秀才久久沒有收回視線。
舍我其誰。
我文圣一脈,驪珠洞天的齊靜春,寶瓶洲的崔瀺,桐葉洲的左右,劍氣長城的陳平安。
如今又有了一個如今重返浩然天下的劉十六。
微風(fēng)拂面,老秀才環(huán)顧四周,笑了起來,抬手撓著頭,呢喃道:“春風(fēng)知我意,送夢到當年。世間多有不妥之人,世道多有不平之事,卻休想打殺我心中之美好?!?/p>
劉十六則輕聲而念。
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未來。時時是過去,刻刻有未來。過去曾未來,未來會過去。
結(jié)果挨了先生一腳,笑罵一句少來少來,文圣一脈虧得有你小師弟,不然要被人笑話是個和尚窩。
劉十六咧嘴一笑,學(xué)先生撓撓頭,所幸頭發(fā)還多。
只是再一看先生的消瘦身形,若非合道天地,有無九十斤?劉十六便傷心不已,又要落淚。
劉十六一抬頭,怎么還不來?天幕處怎個沒動靜了。心有不快,出拳迎敵,可以忘憂。
老秀才氣笑道:“傻大個,盼點好。打打殺殺,太不書生?!?/p>
之后老秀才帶著劉十六去了趟舊學(xué)塾,舊歸舊,無人歸無人,卻沒有半點頹敗。各處干干凈凈,物件整整齊齊。
聽說暖樹小丫頭會按時下山,來小鎮(zhèn)這邊打掃此處學(xué)塾和泥瓶巷祖宅。
再去了那龍尾溪陳氏開辦的新學(xué)塾,書聲瑯瑯。
老秀才尤其喜歡看那蒙童稚子的搖頭晃腦,有些孩子會爛熟于心,有些孩子會背誦得磕磕絆絆,可其實都是很好的。
老秀才在游覽學(xué)塾之余,也在看那些教書先生的傳道解惑之法,看那些夫子先生的神色語氣。
其實真佛只說平常話。
身在官場,打官腔在所難免,只是不能只說官話,切記一切官話,都從人話中來。
人在山上當神仙,也不能只有那云風(fēng)滿袖的一身仙氣,人味兒也得有些。
讀多了圣賢書,人與人不同,道理各異,終究得盼著點世道變好,不然一味牢騷斷腸說怪話,拉著旁人一起失望和絕望,就不太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