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老家,小時候最美味的就是土灶里用瓦罐煨出來的湯,鮮的沒話說。
帶著柴火的香氣,一煨就煨上大半天,長達十幾個小時,一般都是他早上去學(xué)校上學(xué),晚上到家才能喝到。
肉的鮮味都被時間融入了湯里。
那燙,就那么一小份,兩碗的量,配上肉,全家人都舍不得吃,只留給他一個人吃。
說他在長身體,多喝煨到爛的骨頭湯,說補鈣,吃了長高。
長大后,離開了家,他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吃過土灶煨的湯了。
因為老家拆遷,現(xiàn)在一家都住在回遷樓房里,亮堂的廚房再也沒有那瓦罐湯的味道。
惦記了多年,沒曾想還有能嘗到的一天。
原來他喜歡的不是這道湯,而是當(dāng)時。
怎么不懷戀呢,小時候的他仿佛一個寶貝,被全家人哄著,疼著,長大后成了社會的邊角料,拼命的往上爬,想要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但只要想起那碗湯,就仿佛自己還是那個全家的寶貝。
黃總低下頭掩飾掉微紅的眼眶,壓抑著情緒。
努力瞪大眼睛,一滴眼淚還是不受控制的滴落到瓦罐里,跟湯融入一體。
黃總沒想到自己還有這么傷感的時候。
苦笑著繼續(xù)舀起一勺湯喝進嘴里,一滴淚的加入沒使味道有什么變化,只是情感仿佛更濃烈了。
一桌上人就黃總職位最高,聽到他說的話,自然都捧著。
“那是,小時候家里的土灶悶的大鍋飯也好吃,底下煮著飯,上面蒸著菜,一鍋熟,吃飯的時候端上來,那鍋巴特別的好吃。”
老家在農(nóng)村的同事特別的有感觸。
也不知道為啥,總感覺農(nóng)村的有些東西,就是比城市里的好吃。
一方地方一方水,就連水的味道都有細微的不同。
“說起這個,我在外面吃的稀飯粥之類的,就沒老家大鐵鍋柴火燒出來的好吃,米都帶著米香味?!?/p>
“我跟你們不同,這肉餅湯就是我喝過最好喝的湯了,真鮮啊,吳先生真是厲害,竟然能找到這么好吃的店,我們本地人都不清楚。”
說起這個,黃總等人都看向吳發(fā)。
這倒是真的。
他們不說老家都在佳城,但因為工作在佳城長期住在這邊,有什么吃的玩的,按理說應(yīng)該比一個外地來出差的人更精通啊。
這小店他們都不知道,竟然被吳發(fā)找到了。
“嘿嘿,也是緣分,我住的酒店就在附近,然后中午點外賣點到了瓦罐湯,覺得好吃,就早早過來點餐占位置了?!?/p>
“那真是好運氣!”
“可不是。”
“店里生意這么好,難為你提前來排隊,大家多吃點,別辜負吳先生的好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