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東三省正式與春季分手,迎來了夏季,商戶們拆掉厚厚的棉布簾子,敞開店門,讓風(fēng)卷走悶了一個冬季的春市氣味。
紅旗街作為春市最繁華的街道,這里有各式各樣的店鋪,一家挨著一家,越是熱鬧的地方,人就越多,吸引的叫花子也就越多,有吹拉彈唱的,有瘸子和長瘤子的,還有大肚婆和瞎子……各式各樣的叫花子跪了一排。
這一類屬于文乞。
文乞,單憑一個【良心】,在自己面前擺一個碗,讓路過的客人隨意給錢,不強迫。
店主們對文乞還算客氣。
大家都是做生意賺錢,互不打擾。
讓店主們頭疼的是武乞。
拿個破碗,進(jìn)門就磕頭,不給錢就一直磕,渾身臟兮兮的,把店里的客人都嚇跑了,一般店主們秉著【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的心理,忍痛給一點錢打發(fā)了。
好在這群武乞也算講禮數(shù)。
一個月一次。
一次一塊錢,大家都承受得住。
漸漸的,大家都默認(rèn)了【一個月一次】的貢獻(xiàn)。
秉著這個規(guī)矩,大家一直相安無事。
但今日,這個規(guī)矩被打破了。
曉娟開了一個小發(fā)廊,面積不大,只有兩個位置,她一個人負(fù)責(zé)店里全部的活,賺個辛苦錢。今日到了【一個月一次】的日子,她在柜臺上放了一塊錢硬幣。
她早早準(zhǔn)備好錢,免得那群要飯的進(jìn)來,臟兮兮的弄臟了地板,還得花功夫收拾。
貓了一個冬天,過年燙的頭都該修理了,今日三個阿姨相約一起來曉娟的店里做頭發(fā),這可是大活,曉娟高興壞了,一邊忙著手里的活,一邊給阿姨洗頭發(fā)。
鐺鐺鐺!
門外傳來熟悉的聲音。
曉娟快步來到吧臺前,將準(zhǔn)備好的一塊錢硬幣隨手遞過去,長時間的打交道,已經(jīng)讓他們形成了一種默契,一個伸手付錢,一個伸手拿錢,交易達(dá)成。
不用多說一句話。
曉娟把錢遞過去,連頭都沒抬,但等了幾秒鐘竟然無人接錢,她抬起頭看向門口的武乞。
40歲出頭,長臉,油膩膩的長發(fā),一對兇狠的眼神,這是一個陌生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