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哼……”
“吼……”
幾乎是同時,小道士和與他對峙的那只猴子一起發(fā)出了聲響,表達著自己的感慨,張清燭是冷笑,眼神中多有戲謔,而對面的猴子,則是滿腔的暴怒,瘋狂咆哮著。
這只猴子雖然一直在奔逃,可此時近距離四目相對,卻沒有顯現(xiàn)出絲毫的懼怕,依舊是一種不變的怨怒,眼神中兇光顯露。
就這么一停頓,原本就緊緊咬在身側(cè)的兩只猴子也終于趕過來了,而那只被張清燭追逐的猴子也不想著逃了,跟著左右兩側(cè)撲上去的同類一道,向前撲上,朝著對面的敵人展開瘋狂的攻擊。
俗話說得好,雙拳難敵四手,而此時是六只拳頭,張清燭第一次面臨這樣的考驗,難免有些應(yīng)付不過來。
這一交手,立馬感覺跟之前的不一樣,現(xiàn)在的這三只猴子,明顯是一個個激憤在心,不單單是之前的兇悍本性在驅(qū)使,現(xiàn)在是已經(jīng)有了仇恨了。
三只猴子有著很好的默契,那只很機靈的猴子總是在側(cè)翼策應(yīng),總是不在正面硬碰硬地對攻,而其他兩只猴子則相反,一個個悍不畏死,總是沖在最前面,總是在正面抗住對手的進攻,尋求擾亂對手的心神,甚至是壓制對手的攻勢。
張清燭再一次納悶了,不是奇怪這兩只猴子這么悍勇,似乎是想要護住那只機靈的猴子,好奇的是怎么這兩只猴子總是拳腳相向、只以肉體力量搏殺呢?
關(guān)于前一個問題,張清燭的想法,無非就是猿猴類屬的本能習(xí)性罷了,那只機靈許多的猴子,很可能是頭領(lǐng)一樣的存在,搞不好還可能是個“猴王”的地位,猴群要護住猴王,不是個難理解的事。
而后一個問題,張清燭就不得要領(lǐng)了,一邊與之相斗,一邊腦子里琢磨。
還好的是,忙亂了一陣,很快就適應(yīng)過來了,得虧了通臂拳可以隨意伸縮手臂的長度,而得自武當(dāng)山的鶴之力卻又是有著輕盈敏捷的真意,對付這些身材矯健行動敏捷靈活的猿猴類魔獸,還算不慌張。
打著打著,突然,張清燭靈光一閃,一個念頭浮現(xiàn),感覺是明悟了關(guān)鍵:這兩只猴子不用魔法,不是因為不會,而是,不能。
為什么呢?
因為沒有。
這個看著很矛盾的點,讓張清燭興奮了,感覺是抓到了這個迷的關(guān)鍵,以為這就是事情的真相。
在他看來,這是有說服力的,因為這個矛盾的存在,而有著很大的說服力。
這兩只猴子不是不會魔法,而此時不用,在這樣危急的時刻不用,不是因為不想,不是選擇了不用魔法而專一肉體力量對敵,而是不能。
不能就是沒得選!
這兩只猴子身上,并沒有施展魔法的可能。
那么,造成這樣一個結(jié)果的可能,很大的可能性,是被猴群的“猴王”給剝奪了魔力,沒有了魔力,自然不可能施展得了魔法。
還有這樣的事?
雖然是個猜測,但小道士覺得,這是最合理的答案了。
一想到是這個可能,張清燭立馬知道破開這三打一的局面的關(guān)鍵點在哪里了,當(dāng)然就是那只會魔法的猴子身上。
之前自己也很注意那只猴子,但還是將注意力停留在防備著對方那個機靈勁,警惕著其在一旁陰損地用魔法將他偷襲,所以,對他的提防的程度充其量只是留了個心眼。
現(xiàn)在就不同了,這是個關(guān)鍵點,一旦將那只猴子給撂倒了,基本上就不用提心吊膽了,魔法,即便不論其造成的巨大破壞,單論給這群行動敏捷力量驚人的猴子作掩護就是個很大的麻煩,時時都要留一手作防備,不能全力以赴。
張清燭不管其他兩只猴子的搶攻,利用靈敏輕盈的身法將之短暫甩開,飛身向著一旁總是離他明顯有著一段距離的猴子,這只猴子見到這樣態(tài)勢,自然是沒有懼怕,可是也不免多了幾分凝重和生疑,眼珠子轉(zhuǎn)動,眼神里依舊兇悍卻不失狡黠。
張清燭利用這個空當(dāng),迅速撲向那只更機靈的猴子,在途中一拳轟出,裹挾著拳風(fēng)的拳頭赫然變大,跟小道士的身材完全不成比例,看著有些嚇人,也顯得威勢赫赫,十分搶眼,同時手臂拉長,就像是面團揉捏后變長一樣,可以隨意地拉伸,一只又大又長的手飛速靠近,當(dāng)即一瞬就要打在對面猴子的面門上。
那只猴子無奈,向后急退,一步跳開,放棄了正維持住的一個姿勢,手腳的姿勢倒是沒有啥太出奇的,唯一讓人覺得會注意的,是這猴子在維持這一姿勢時,會微微半閉合上眼睛,只留出一條極狹小的眼縫。